“新艺术运动”浅谈

  “新艺术运动”在时间上上承“工艺美术”运动,下启“装饰艺术”运动,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纪之交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和发展的一次影响相当大的艺术设计运动。延续时间长达十余年,涉及到十几个国家,从建筑、家具、产品、陶瓷、纺织品、平面设计、书籍插图、玻璃等一直到雕塑和绘画艺术都受到影响。它的兴起也预示着现代主义的来临。


  十九世纪下半期,西欧各个国家和美国都进入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工业革命产生的技术突破,到这个时期更加以新的能源形式――电力的方式刺激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往小城市的那种缓慢、悠闲、浪漫的生活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急迫的、咄咄逼人的、冷酷的、隔膜的新社会关系,缺乏人情味的新工业化设计风格,因此,欧美有一小批精英知识分子对此感到恐慌和不安。这个时期也正是欧洲的海外扩张和殖民地拓展达到高潮的时期。通过世界性的贸易和殖民,他们开始认识世界各地的文明。除了早已认识的中国文明之外,日本的文化使得他们感到震惊和崇拜,还有美洲印度安人的三个古代文明――玛雅、印加和阿兹台克文明,更加使他们目瞪口呆;还有非洲部落文化的原创性、简单的象征性,给了设计家们返璞归真的启示作用。在工业化单调、刻板的设计面前,他们开始企图通过或者从这些文明的动机中找到设计的出路,或者企图从自然形态中找到设计的新选择,或者企图从欧洲历史的某些不为人重视的风格中(比如哥特式风格)来寻找出路。而所有这些努力的目的,都在于企图抗拒工业化风格,期望能够通过手工艺的方式,或者手工业的形式,来改良工业化所造成的设计上的刻板面貌。而此时最重要的两个设计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又由于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的特殊关系,所以在谈及新艺术运动的起源时,我们就有必要关注一下工艺美术运动。


  如文章开头所说,在时间上可以说新艺术运动(1895-1910)是在工艺美术运动(1860-1890)之后的,再加上两者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和继承性,某种程度上,我们又可以把新艺术运动的直接起源认为是工艺美术运动。这其实也是对当时机械生产的反感的不同的两种表现形式和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发展。两者一前一后,都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它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都是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动,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业的重视和热衷,也都在放弃对传统风格的参照,而转向借鉴自然的一些装饰构思,比如以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它们也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这些足够让我们在寻找新艺术起源问题上找到答案。但毕竟两者是不同的。以英美工艺美术运动中对中世纪哥特式风格的借鉴和参考来看,新艺术运动则完全放弃了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并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这也是把新艺术运动说成是工艺美术运动继续发展的原因所在。


  “新艺术”是个法文词,在欧洲大约五六个国家用它来命名这场运动,其中,包括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等。德国则称这场运动为“青年风格”(jugendstil),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它被称为“分离派”(seccessionist),在斯堪迪纳维亚各国,则称之为“工艺美术运动”。虽然名称各异,但整个运动的内容和形式则是相近的。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这里的新艺术运动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个风格。它在欧洲各国产生的背景虽然相似,但所体现的风格是各不相同的。下面,主要对法国的新艺术风格进行简单的阐述,从而更进一步了解“新艺术运动”的精神。


´,´

  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在法国,主要有两个新艺术运动的中心,一个是首都巴黎,一个是南锡市(Nancy)。巴黎的新艺术运动包罗万象,涉及到家具、建筑室内、公共设施装饰、海报和其它平面设计,而南锡市则主要集中在家具上面。


  巴黎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艺术及现代艺术设计最重要的中心,几乎所有重要的现代艺术运动和现代设计运动都和它有密切联系。新艺术运动在这里产生和发展,是非常自然的,因为当时这里的知识分子对于机械、大工业的反感,对于长期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垄断的反感已经非常强烈,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提供了一个观念上的、可以借鉴的基础,新的设计形式探索在1895年左右已经开始,到了20世纪初,这个运动在巴黎发展得非常壮观。


  这里主要就当时巴黎的几个重要设计中心的主要代表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作简单介绍,从而对当时整个新艺术运动进行大概认识。他们是“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的萨穆尔-宾(Samuel Bing)和“六人集团”的吉马德(Hector Guimard)。


  宾的主要贡献还在与为这场新的艺术运动提供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评论家取它的“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中的“新艺术”一词来称这个席卷欧美的设计运动,这样,法国因此有可以成为“新艺术”运动的发祥地。追奔溯源,也应归功与宾本人。


  萨穆尔·宾对日本艺术和日本手工艺是非常入迷的。作为一个出版商和贸易商,还曾经专程去日本体验日本艺术,并且收购了相当数量的日本工艺美术品。这对他在吸收和借鉴日本提供了充分准备,这导致他在1888年出版了一本杂志《日本艺术》,宣传日本艺术和工艺美术。并在1895年,在巴黎开设了称为新艺术之家的工作室与设计事务所,还出资支持几位重要设计家从事新艺术风格的设计,即要批量生产的、具有强烈艺术特征的产品。他们的作品主要是家具。作品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模仿植物的形体和纹样,取消直线,刻意前调有机形态,把萨穆尔提出的“回到自然中去”的口号贯穿始终。这些集中在1900年举行的“新艺术之家”家具作品展览中得到体现。


  在这次展览上,我们可以看到由“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成员欧仁-加亚尔(Eugene Gaillard)设计的立柜。整体上我们很容易就发现它受东方家具的影响。由一个长方形主柜和两个小的附柜,主柜略高于附柜,主附柜内部有厨格,并可陈列相应的工艺品,如陶瓷等。在整个棱角的处理上都采用了圆化加工,是和整个立柜的表面纹样相应的卷曲纹样。在把手处作为藤状文饰的起点而沿着四方形的边框蔓延。像这样的柜子,我们还可以在为萨穆尔-宾的“新艺术之屋”餐厅所作的设计中看到,这里的家具具有和柜子相同的风格,并且是和谐统一的。对自然的借鉴,我们在另一件木质镀金装饰沙发上看到。这是乔治-德-弗尔(Georges de Feure)为萨莫尔-宾设计,并参加1900年的巴黎国际博览会的作品。在整体上明显源于蝴蝶的造型使人感到大自然的亲切。当然,在这里你是找不到一个标准的转折棱角的,在家具的拐弯处都进行了处理,在沙发的布制表面则是具有日本风格的装饰性质的植物图样。这些都可以使我们对宾的回到自然中的理念得到进一步了解。


  关于吉马德,我们不得不提到他对巴黎地下铁道系统设计的一系列入口。在20世纪初他受巴黎政府委托,设计地铁入口,共有上百个。这些建筑结构基本上是采用青铜和其它金属铸造成的。吉马德充分发挥了他的自然主义特点,模仿植物的结构来设计,入口的顶棚构件和栏杆都模仿植物的形状。有扭曲的树木的枝干和盘绕的蔓藤甚至海贝状的顶棚。在栏杆扶手处,我们还可以看到像猫头鹰状的种盘枝组成的装饰,可爱而又生动。这些是受到巴黎人民喜爱的,吉马德也因此声明大震。


  南锡市作为另一个法国重要的新艺术运动中心,这里影响最大的就是艾米尔·盖勒(Emile Galle).他是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具商家庭,所以从小就对家具设计感兴趣,并在以后的发展中努力想把家具设计与生产结合起来,并进行探索。与巴黎的新艺术运动设计者不同的是,他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关注,成为新艺术运动的一个特色。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他设计的有螺钿镶嵌的家具,明显带有日本和中国特色的风格特征。当然,和所有新艺术运动者一样,他也崇尚自然,在设计中尽量实用曲线和植物纹样避免直线的实用。


  应该指出的是,盖勒提出了设计的主题要与设计的功能相一致,成为法国最早提出设计功能重要性的设计家。在设计史上产生重要影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以后现代主义功能主义的雏形。但由于强调自然主义和手工艺的回归也致使他的设计也无法批量生产。


´,´

  “新艺术运动”在其它国家的表现


  在比利时,新艺术运动在设计史上被称为“先锋派”。在这里,主要指出几点:一是,由于比利在经济上相对落后,但在当时却有一个较为轻松和平的环境来发展设计。二是,比利时社会党人的活跃影响了一部分具有民主思想的设计家,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亨利·凡·德·费尔德。他的设计理念同样受到同时代提出的“人民的艺术”口号影响,倾向于设计的功能性。他对于机械是肯定的,而且认为机械如果能得到适当的利用,同样可以引发设计的革命。更应指出的是,他于1906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一所工艺美术学校—魏玛工艺与实用美术学校,即后来包豪斯的前身。这些也使得他成为现代主义的先驱之一。


  与法国、比利时等不同的是,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影响是小范围的,而且其艺术设计的表现只局限在建筑上。不过这里的新艺术运动在曲线的追求上更为形式与极端。


  最要重要也是唯一的一个设计家就是安东尼·高迪(Antonio Gaudi 1852—1926)了。高迪的作品是一系列复杂而丰富的文化环境下的产物。他独一无二的手法包含了一系列异乡因素的交叉融合。他把摩尔人的装饰特征和新艺术曲线的装饰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丰富的表现手段,并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自如。在西班牙的设计中出现了一种令人扑朔迷离的风格异化现象。


  高迪在建筑的大门上运用的棕榈叶饰和海草曲线装饰,表现了他在铸铁工艺方面的精湛技艺和新的装饰风格。著名的圣家族教会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在建筑设计上体现哥特式建筑的影响,而在装饰上则带有自然主义的趣味。地中海的植物和卡达罗尼亚的风化石灰岩常常给他设计带来灵感。


  当然在德国、英国等也存在着新艺术运动, 这里就不再一一阐述。不过应该肯定的是新艺术运动虽然在各个国家的表现是有区别的,但作为一场艺术设计运动,还是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而且,我们在学习新艺术运动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工艺美术运动和它的联系,而且还应看到,在某些方面新艺术运动已经有了现代主义存在的影子。也预示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来临。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新艺术运动。


  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建筑史》 王受之 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现代设计大系-工艺与工业设计》 潘公凯 卢辅圣 主编 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0年7月第一版


  《新艺术设计》 钱凤根 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 1996年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