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化石类项目“澄江化石地”2011年申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澄江动物化石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澄江化石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澄江化石

澄江化石地申遗

14日,国务院正式确定“澄江化石地”为中国政府2011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项目,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化石类申遗项目。

“澄江化石地”地处澄江县抚仙湖东面的帽天山南侧,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掘出了16个门类200多个物种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古老、保存最好的一个多门类动物化石群。2004年9月5日,温家宝总理批示:“要保护澄江化石群,保护世界化石宝库,保护这个极具科学价值的自然遗产。”省委书记白恩培到帽天山保护区进行调研,就保护工作提出要求。玉溪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整治帽天山周边的矿山,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去年下半年,玉溪市市长高劲松上书温家宝总理,汇报了近年来帽天山综合治理取得的成绩,同时请求总理对澄江化石地的申遗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这封信得到了温家宝总理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批示,加快了帽天山的申遗步伐。

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代表中国政府在“澄江化石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正式文本上签字,之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秘书长方茂田代表中国政府致函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提出申遗请求。申遗结果将在2012年世界遗产大会上揭晓。

相关背景资料

澄江现有“化石圣地”之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重点保护区。

“动物大爆炸”一词又称“生命大爆炸”、“寒武纪大爆炸”等。1909年华克(Walcott)在加拿大的伯基斯页岩中,发现多种海洋动物的化石在寒武纪时代突然大量出现。到了九十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及专家陈均远等将他们研究云南省澄江县化石的成果,用英文介绍到西方。“动物大爆炸”开始震动世界。美国《纽约时报》称之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澄江现有“化石圣地”之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重点保护区。

澄江化石群的年代比加拿大伯基斯页岩更早,是世界最古老的动物化石。除了种类繁多之外,保存特别精美。除了动物的肢体、触毛等微细分枝清楚可见之外,软组织的标本如水母类,连口部、肠脏、神经、水管等都保存了下来。全球各地化石罕能媲美,任何古生物学家看见都叹为观止。所以,这些最古老的动物化石蕴藏了动物出现过程的重要信息。

最近国际学者考察了澄江石层,用最新方法鉴定地质学上寒武纪与“前寒武纪”的界线,并且确认在寒武纪之前,地球上还没有任何复杂的动物出现。但是到了寒武纪的初叶,五亿三千万年以前,突然在澄江帽天山的黄色石层中,出现了许多类不同体型的动物化石。从海绵、水母、触手类、虫类、天鹅绒虫、腕足类、各种节肢类,到最高的脊索或半脊索动物(云南虫),另外还包括了很多现今已经灭绝、形状“古怪”的动物,共有三十五门至三十八门。综合全世界发现的寒武纪的化石,共有五十多门。那么多不同的动物门突然同时出现,并且完全没有留下任何进化或演变的痕迹,故名“动物大爆炸”。

根据百年来流行的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生物应经过长期缓慢的演变,累积极微小的变异,再加上自然环境的选择,才能由一个生物“种”逐渐进化成两个、四个……然后才有新的“属”、新的“科”,最后才产生新的“门”。澄江化石显示的生物演化过程却是:在同一环境中,比现在更多样化的动物,有五十多门突然同时出现。达尔文渐进学说,非但不能解释这突发性的现象,更不能解释为什么这些不同动物门一次同时出现之后,又有减无增。进化论者顾特首先承认这些矛盾,并用“神秘中的神秘”来描述这个现象。但是这个现象在进化论中是无法合理解释的,更可能的解释是生物并非随机的进化而来,而是有超越人类科学知识范围的神秘力量在控制着物种的起源和演化。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