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奇石藏家用兔石迎新春

  “三块兔石分别是花兔、灰兔、白兔。看看,嘴巴在这,这是眼睛。”近日,家住白沙的张先生整理个人收藏时,发现三块兔石。在这个春节,他有一个重要的安排便是品赏这几块奇石。“今年是兔年,所以对‘兔石’作总结。”在他眼里,每块小小的石头里,都有一个故事,可以读出无限寓意。在收藏界,这些叫“图形石”。

  张先生从1978年开始玩收藏,收藏奇石是他最大乐趣。30多年里,每年出差或外出活动时,他都会花时间搜集各种奇石,大部分都是在海滩捡回来的,基本上是纯天然。他说,数不清收藏了多少件,近几个月一直在整理,接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研究。为了解奇石知识,不会上网的他现在学会搜索各种奇石网站、论坛;学着使用相机,把奇石的相片放上网与石友交流分享。“读石是一个慢慢品尝的过程,而且是越读越深刻”。

  图形石,顾名思义,是以赏玩奇石的石面图案为主的奇石。据介绍,图形石都有一定的主题图案,大致分画面石、文字石、纹样石三大类。有些图形石,里面的图案让人一目了然,有些则需要意会,这个过程需要发挥鉴赏人本身的学识、见识、想象力等。“欢歌起舞月照梅花,孔雀开屏‘生’机勃勃,飞龙在‘天’钓到大鱼……”打开收藏盒,张先生小心翼翼地取出自己的收藏图形石,盒子里,每块石头都用白纸紧包,上面标着石头的“内容”。

  这30多年里,凭着对收藏的爱好,张先生钻研各种收藏知识,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看法。“收藏奇石最讲究的是天然,上面越多看点越好。”在他看来,收藏者对每块奇石的收藏,都要经过判断、研究、比较,在他接触的各种收藏品中,收藏图形石投入最低,但花费的时间却最多,“这些石头图案都是很难形成的,有时偶然才会发现,很讲缘分”。然而,他说,这个过程充满乐趣。未来,他希望通过自己对奇石的研究,能够整理出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古玩。

  陈春花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