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山水画边角显奇思
马远《山径春行》
马远构图多用边角形式,夏圭常以半边景物表现空间,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溪阴深处,山中闲行,看苍松古木丛生、流水低吟远去……这幕令多少人心向往之的情景,正可在南宋山水画大师李唐《坐石看云》中得到逼真呈现,也让我们再次体会到“宋人画图,犹如画诗”的古雅与悠然。
不久前,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众多珍贵展件不但包括李唐的《坐石看云》、《江山小景》,还有同为“南宋四大家”的马远《山径春行》、夏圭《溪山清远》等。
山水名作诗意盎然
“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展出了大量南宋珍贵文物,书画类中不但有多位山水画名家的杰作,还包括了帝后书法、重臣名贤尺牍。
在南宋朝(1127-1279),文化获得了极为重要的发展。重建画院后,皇室广征艺术人才,宫廷画家不但传承了前代山水人物、花卉鸟禽等题材的成就,而且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南宋名家迭出,以被人并称为“南宋四大家”的李唐、马远、夏圭、刘松年最为著名。此次展览中,四人各有佳作展出。
李唐《坐石看云》画中,两名高士坐于密林深处。但见奇岩巨石,苍松盘绕其上,松后云朵涌起。旁边又有飞瀑呼啸奔流。两名高士临溪而坐,手挥羽扇,一边濯足闲谈,一边望着空中的白云,神情悠然。学者云:宋人画图,犹如画诗;到了南宋,尤其如此。此画正可体现出唐代诗人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深远诗意。
马远的《山径春行》则表现了另一种生活趣味。画上可见春天的江南草长莺飞。一名儒雅的文士带着携琴小童漫步于山径。溪旁柳树抽新芽,一对黄莺在枝梢间愉悦鸣唱。画作展现了古人踏青赏花的悠闲一幕,与“触袖野花多自舞,避人幽鸟不成啼”的题诗相互映衬,充溢着一种“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的初春气息。马远所画山水多简洁清润,这幅作品画家虽着墨不多,但巧妙的布局、丰富的线条以及如轻烟熏染般的淡墨,却将春山的润泽,与文士沉浸在春光中的陶然情态表露无遗。
事实上,早有学者表示,宋画中所展现的古人生活,不论是夜晚燃烛赏花,还是白昼坐石看云,多充满了一种闲雅与诗情。这虽然并非是现实生活的全貌,却极能代表古人“万物静观皆自得”的超脱生活态度。
李唐《坐石看云》
边角构图匠心独运
南宋画家在艺术上有很多创新之举。特别是山水画的构图,由北宋大观式全景山水转变为边角构图,以此来表现景物的远近、疏密、开合与高低,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美感。
从《坐石看云》可见,虽然画面相对丰富,与一般南宋山水画半边留白的模式略有不同,但仔细观察画面,还是不难注意到其中仍然存在巧妙的斜向构图手法。图中两位临溪濯足的主人公位于右下部,他们的视线却望着左上方的云朵。这种构图使得画作的左上与右下半两部分呈现出了一种有趣的虚实对照关系。
作为南、北宋山水画史上开创新局的关键人物,李唐擅山水人物,笔意不凡,其画风不但对后世影响巨大,同时期的画家以他为学习对象的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名家。
马远家学渊源,其曾祖、祖父、伯、兄及本人均为画院待诏。他擅画人物、山水、花鸟。山水画始承家学,后学李唐而自出新意,构图多用边角形式,有“马一角”之称,是南宋“翰林图画院”中的佼佼者。
与马远并称“马夏”的夏圭,同样擅画山水,属水墨苍劲一派。他喜用秃笔,下笔凝重。由于取景简练,常以半边景物表现空间,与马远有异曲同工之妙,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
在台北故宫关于南宋艺术的特展中,还有一幅马远之子马麟的《静听松风图》。图中高士坐于松下,凝神细听松涛之声,连拂尘跌落在地都恍然不知。从构图上看,左边苍松高大虬曲的枝干占了画面的大部分,右上方则是大片留白的天空,题有“静听松风”四字。一实一虚,一满一空,将画中那种悠远韵味衬得格外深长。
宋宁宗杨皇后坐像
帝后轶闻:杨皇后书画
宋室南迁后,为适应新的政治情势、地理环境及文化氛围,帝王倡导以艺载道,重视礼乐教化。多位帝后承袭了宋皇室喜好翰墨,重视文艺修养的传统,常亲自御笔书写古代经典故事颁赐地方,或于画作上题诗以赏赐大臣。宋宁宗的杨皇后即是其中一位。
杨皇后原本不知姓氏,年少时随养母入宫,担任杂剧女伶。由于得到吴太后垂爱,将她赐与宁宗,于是平步青云。她将朝臣杨次山认为兄长,所以后来自称杨妹子。杨皇后出身低微,却学识渊博,能诗擅画,还曾为宁宗皇帝代笔。她的书画素养在历代的后妃之中都很罕见。她曾经在当时多位宫廷画家如朱锐、马和之、刘松年、李嵩、马麟等的画上题诗,足见她对于绘画艺术的热爱。
藏于台北故宫的马远《华灯侍宴图》,描绘了南宋皇城宫室内,皇帝及臣子正月上元灯节晚宴游乐场景。早春薄雾松梅若隐若现,殿阁里灯火通明,官员们拱手作揖,殿外广场上乐舞宫女翩翩起舞。杨皇后在画上题诗:“朝回中使传宣命,父子同班侍宴荣,酒捧倪觞祈景福,乐闻汉殿动 声,宝瓶梅蕊千枝绽,玉栅华灯万盏明,人道催诗须待雨,片云阁雨果诗成。”杨皇后字体端庄肥美,属晚期风格。
马远之子马麟的作品也极受宁宗帝后喜爱,杨皇后经常在其画上写诗题句,或将其画作赏赐大臣以示恩宠。
《溪山清远图》(局部)
名作赏析:《溪山清远图》笔墨变化多
夏圭(生卒年不详),一作夏珪,字禹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宁宗时任画院待诏,赐金带。他擅画山水、人物,笔意精密,奇绝突兀,气韵颇高。
说起夏圭的经典之作,很多人都会马上想到他的《溪山清远图》。这幅长近9米的巨制现正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其70件国宝级限展书画之一。不过,在不久前的“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特展”中,这幅国宝名画终于露面,让久闻其盛名的观众得以一饱眼福。
《溪山清远图》描画了晴日江南江湖两岸的景色,全幅由右到左山脉与水域绵延交错,或疏或密,或实或虚,形成极有韵律的构图安排。其中,群峰、山树、楼阁、长桥、村舍、茅亭、渔舟、远帆,用笔虽简却形象真实。
整幅画由十张纸接成,除第一段为25cm外,后九段均大约96cm左右。画中景物变化甚多,时而山峰突起,时而河流弯曲。画家运用仰视、平视和俯视等不同角度取景,使起伏的峰峦、层叠的岩壁以及蜿蜒的河川,在各个独立的段落里产生独特的空间结构。
图中画松树林木笔墨变化非常多。画山石使用的是从李唐的斧劈皴中变化而来的大斧劈皴法。画家以干枯的笔墨勾画石壁轮廓,再用夹杂着大量水分的笔墨迅速化开,使画面上产生水墨交融,淋漓畅快的感觉。此外,画家以颤动笔法来表现树梢迎风的动感。学者认为,此种对表现对象的细腻捕捉是南宋绘画最精致之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