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艺术品头脑要清醒

从拍卖行的天价文物,到银行和信托的艺术投资品,再到交易所的份额化交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艺术品投资领域。过去只是少数富人和收藏家独享的艺术品投资,如今正在逐渐向大众化扩散,社会对艺术品投资的热情由此可窥一斑。

只是,在一片热情之中,我们不应舍弃理性投资,反而更有必要保持适当的清醒。如果只是单纯从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出发的话,购买、收藏艺术品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冲着艺术品的经济价值而去交易,最好还是三思而后行。

投资的第一要义是控制风险。艺术品与债券、股票等这些传统金融产品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无法形成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很自然地,问题也就产生了。首先是艺术品投资只是艺术品所有权的转让,它没有生成新的资本以投入生产经营,自身无法在未来带来现金收入。其次,这使得艺术品难以用现代财务学知识来定价。它的价格,更多的时候是由行家的估计来确定。而投资者购买艺术品的主要逻辑在于,艺术品由于稀缺性和艺术价值,其价值在未来会有很大提升空间,到时转手卖出即可获利。

这有点类似于“博傻”理论只要在价格没有下跌之前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就能赚钱。然而,到时如果没有人来接手买入呢?

艺术品流动性较差,除非特别抢手,大多数不易脱手。毫无疑问,若真那样,伴随而来的将是艺术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以及个人财富的急剧损失。

正如某位资本市场资深人士说的那样,“字画、瓷器之类的东西,价格没个定数,饿了又不能当钱使,也不能当饭吃。不了解的话,还是不碰的好。”

艺术品投资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历史上风靡一时的郁金香。这种可爱的植物曾经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当时的荷兰人对郁金香是一种近乎“病态”的痴迷,他们以让人匪夷所思的价格交易郁金香球茎,并憧憬在未来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结果,某一天当大家发现手里持有的郁金香球茎因价格太高而无人愿意购买时,灾难就降临了。

如果不控制好风险,艺术品也许就是下一个“郁金香”。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