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辛亥革命的热潮从历史书中冒出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海峡两岸的各类纪念活动层出不穷,学术界、媒体圈乃至公家机构,都在热烈筹备、推出回顾、纪念活动。经过意识形态上百年的粉刷、包裹,辛亥革命已成为了一个神话,一个无话可说的话题。翻检市面上有关辛亥革命的书,写得好读而又有思想的并不是很多。而正是这不多的几本,重新激发起一种惊讶。

  《辛亥:摇晃的中国》:辛亥百年反思第一书

  《辛亥:摇晃的中国》堪称辛亥百年反思的第一书。无论就其重要性而言,或是其出版时间而言,都可谓一马当先。

  回望辛亥,有太多值得国人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清末统治者的改革是真心还是假意?王朝覆灭,必定是政治紊乱、民不聊生吗?为什么清末的改革却引发一个王朝的崩溃?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不是革命派单独搞成功的,立宪派在这场大舞台上又扮演怎样一个角色?张鸣从大量史料中挖掘事实,消解神话,为读者还原了辛亥革命现场。

  在张鸣看来,“辛亥革命真正给中国带来的变化,既不是风俗的变化,西化的习染,也不是新事物的出现,零星的现代化,甚至也不是制度的革命……辛亥革命带给中国和中国人的,其实是持久的制度的困扰和变革的焦虑。”张鸣认为,辛亥革命最大的影响,不在于结束帝制中国,而是革命压过了立宪,激进压过了改良,从此使中国走上一波比一波更革命、一浪比一浪更激进的不归之路。“如果有人看了此书,不再像过去那样,把这场革命符号化,从历史书的雷池里爬到了边上,我就心满意足了。”

  《绮情楼杂记》:民国版《世说新语》

  《绮情楼杂记》则是一部在台湾流传多年的民国文人笔记,分为晚清残影、辛亥风雷、北洋轶事、宁渝旧梦四个部分,每篇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精彩,所涉及的人和事以清末至民国年间为主,尤以辛亥革命和北洋时期为重点。全书以一个亲历亲闻者的身份回忆了民国牛人的奇行壮语,堪称一部“辛亥人物志”或“民国版《世说新语》”。

  本书所涉及人物多为晚清、民国著名人物张之洞、章太炎、胡适等人。作者喻血轮有30年办报经历,又是著名的小说家,“中国铁娘子”吴仪之舅。出身于文学仕宦世家,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后投身报界二十年,浮沉政海亦二十年,知道许多遗闻轶事,野史奇谈。《绮情楼杂记》为作者晚年旅居台湾时所著,文字简净清通,庄谐并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