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藏家热心公益忙捐赠

  一个收藏家辛辛苦苦一辈子收藏的东西,它最好的归宿是哪里?不久前,在上海历史博物馆会议室举行的一场藏品捐赠仪式上,上海市收藏协会会长吴少华向上海历史博物馆无偿捐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上海近现代历史文献资料,在他看来,捐赠就是自己这些珍藏的最好归宿。事实上,在上海市收藏协会的引导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沪上藏家热心公益事业,向公益文博机构捐赠藏品已经在当地藏界蔚然成风。


  藏协带头送藏品


  据了解,上海市收藏协会在规划工作方向时,曾多次提出要正确引导收藏者的收藏价值观,鼓励藏家无偿捐赠正是这项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新年伊始,上海藏协的吴少华会长以身作则,向上海历史博物馆无偿捐赠了其收藏的上海近现代历史文献资料,所捐赠的藏品包括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陈毅等签发的革命军人纪念证、任命书,也有陈毅、粟裕、饶漱石、谭震林、舒同、潘汉年、盛丕华和金仲华签发的革命军人家属证明书等。其中一张经百年风雨沧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由晚清著名实业家盛宣怀签发的湖广铁路英文债券尤显珍贵,具有很高的文献研究价值。


  “无偿捐赠文物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好事,同时对捐赠者来说,也具有莫大的荣誉感,其价值决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吴少华表示,每个收藏者都希望自己的藏品在受到认可的同时,充分发挥其自身价值,而捐赠给公益文博机构,无疑是这些藏品的“最好归宿”之一。


  无偿捐赠已成风


  其实近年来在上海收藏界,把自己珍藏的史料文物无偿地捐赠给国家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2009年在世博会项目——上海会馆史陈列馆征集展品时,上海市收藏爱好者蔡一宁就将一块珍藏了多年的原“四明公所”的界石碑无偿地捐赠给了该陈列馆,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无独有偶,沪上毛泽东像章收藏家蔡柏智也拿出了其母亲生前在原“台州公所”工作时的会员证,捐赠给了该馆。期间,还有不少收藏家无偿捐赠胸章、牌号、寄厝证等,从而不仅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上海会馆史陈列内容,佐证了上海这座移民城市的历史记忆,而且从某种程度来说,也为公办的行业博物馆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特别是去年3月,上海市收藏协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召开之后,收藏爱好者们无偿捐赠的热情更高了,上海公安博物馆、上海烟草博物馆、上海民政博物馆、崇明三民文化陈列馆等,几乎都有无偿捐赠的藏品展示。”据上海市收藏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藏友们这股无偿捐赠的热情几乎辐射整个上海新办或民办的行业和民俗博物馆、陈列馆。


  随后,无偿捐赠之风“越演越烈”。2010年8月,上海藏协旗下的收藏者梁志伟就把自己珍藏的一批上海近现代历史的文献史料实物无偿地捐赠给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9月,该藏协会员、民生档案收藏家邵根才先后向上海电信博物馆捐赠电信文物670件,时间跨度从1947年到2008年。在邵根才所捐赠的藏品中,有当年美商电话公司的票证和报表,也有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月电话费账单,更有“文革”时期的电信账单、公用电话传话单等。不仅如此,多年来,邵先生共捐赠了24次,总藏品数已达3848件。


  此外,上海紫砂藏家唐家生在“世博”期间,向上海市档案馆捐赠一套5件的“世博和谐璧玺紫砂套壶”及相关资料。著名的“侵华日军史料”收藏家史明杰在闻知家乡溧阳要建造各类陈列馆后,毅然将自己积30年心血创办的“日泉斋”藏品,全部无偿地捐献给了家乡,藏品中不乏“军用手票”,有关日本各种神社的老明信片系列,日军对华发动六次重大战役的“从军纪章”、各种军功章、日本近现代130余年的各种材质硬币和各种日伪政权的货币等珍贵史料性藏品。著名京剧服饰收藏家包畹蓉及其夫人马莉,在上海奉贤区创办的中国京剧服饰艺术馆曾荣获“全国十大民间博物馆”称号,最近在迎来该馆扩建之际,这对夫妇又将这些凝聚着毕生心血的藏品及作品全部无偿地捐赠。在其捐赠的京剧相关藏品中,就有梅兰芳与荀慧生等大师的演出戏服,另外,光包氏夫妇设计创作的画稿就达千余幅。


  为藏品找到最有意义的归宿


  “从上述诸多事例不能看出,目前在上海民间收藏界,无偿捐赠已蔚然成风。这与上海藏协的正确引导密不可分。”对此,上海市的藏家纷纷表示,能够把自己珍藏了一辈子的藏品无偿地捐献给国家,既是对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也是自己所珍藏的收藏品最有意义的归宿。


  在一位资深媒体人士眼中,广大沪上民间收藏家的这种无偿捐赠热情是十分可贵的,“在民间收藏越发市场化、商业化的今天,能把自己所藏无偿捐赠,显得格外珍贵。”该媒体人士认为,民间收藏品进入博物馆,不但反映出收藏者的情怀,更为重要的是,它印证了目前我国民间收藏的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民间收藏已经成为国有收藏的有益补充。”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