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边的哥窑青花罐

  父亲生前酷爱收藏,还会做一手木匠活,没事就骑着自行车往乡村转悠,一边找活干,一边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玩物,家里也收藏了不少瓷器,像盘子、碗、罐一类的特别多,不过,父亲从来没花什么钱,都是用自己的木匠活换来的,看中别人家什么瓷器,就跟人家谈妥,免费做一件或几件家具。父亲跟我说过,那些瓷器近代的比较多,虽然目前的价值并不是很高,但要等许多年后,就有历史价值了。

  父亲还没等来那些瓷器变得有价值就走了,留下一屋精心淘来的瓷器。那时我还在外地上大学,回到家时,父亲只剩最后一口气,艰难地嘱咐我,一定要看好那些他辛苦得来的宝贝!我答应了父亲,在料理完后事,便把父亲留下的宝贝清理分类,其中有一只全是裂纹的青花罐被我作了垃圾处理,因为我觉得如此多的裂纹已没什么用处了,于是将其放到了后院的墙角边。

  几年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大概是受父亲的影响,工作之余,我对收藏也有了一点点兴趣,同时也认识了一些爱好收藏的朋友,每到周末,便会有藏友来家里赏玩父亲留下的那些宝贝,大家一起讨论宝贝的年代,聊起它们的故事,面对藏友们资深的阅历,我是自叹不如。有一次,一位藏友去后院转了下,回来时居然乐滋滋地把我曾丢弃的那只裂纹严重的青花罐抱了回来,对我说道:“你小子怎么把好东西随地放呢,看来你家的宝贝还真多啊。”

  我满脸疑惑地问道:“这也算好东西?这么破了还有用吗?”几位藏友听后哈哈大笑,问其原因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只清代时期的开片人物青花罐,裂纹只是罐子的特征,我仔细看了后才发现,开片自然绘画精细生动,胎体细腻完美,高为12.8cm,口径为5.5cm,底径为8.2cm。我居然当作垃圾给扔了,好在并无损害,不然会抱憾终生。

  据悉开片结构源自南宋的哥窑,哥窑,亦称“哥釉”,即泛指釉表有人工开片的器皿。哥窑质细色润,纹饰美丽,自古以来便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哥窑瓷釉面上的开片形成原理其实是在烧胎过程中,釉的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的。这种原本是烧制过程中的缺点,却因其开片的自然美观而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特别喜爱,曾赋诗不下十篇,除了文前一首外,其中还有一诗赞哥窑瓷是“色暗纹彰质未轻,哥窑因此得称名。”

  曾国姬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