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卫士”阮仪三沪上谈传统建筑设计智慧
因努力促成平遥、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保护,而享有中国“古城卫士”美誉的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11日在沪指出,中国传统城市和建筑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和注重生态和谐的“绿色智慧”,在现代地产开发中值得推广。
阮仪三被称为“中国古城镇的守护神”,曾把诸多古城从推土机下解救出来。在这次题为“中国传统城市与建筑中的绿色智慧”讲座中,阮仪三展示了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昭化等古城镇中体现的传统建筑理念。
丽江和昭化分别经历了96年的丽江7级地震、及08年的汶川8.2级大地震,当地钢筋水泥的楼房损毁严重,砖木结构的旧式民居却鲜有倒塌。阮仪三说,秘诀在于房屋铆榫连接的木屋架,在地面晃动时反复稳定震动,因而赋予房屋拥有极好的抗震性。古人建房时先立柱、后起墙,遭遇地震时,墙倒柱却不倒,砖瓦塌而屋不塌,损害性大大降低。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在距离震中仅300多公里的昭化古城创下了无一人死亡的奇迹。
传统建筑这种独特科学的理念,被阮仪三比喻为“逆来顺受,以柔克刚”。他说,中国传统建筑从规划开始就充分考虑了地形、采光、通风、朝向及实际居住需求,而其建造、使用的碳排放也非常低。这与古人尊重天地之道,讲究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传统观念是分不开的。
阮仪三一并回顾了江南水乡、北京故宫等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案例。他表示,古人的这种以人为本、从设计源头上践行低碳之道的智慧经验,值得今天“低碳时代”所提倡的“生态建筑”继承发扬。真正的低碳建筑应该是技术和前期规划、设计并重,健康舒适且不失平民化的。
据介绍,根据国际经验,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建筑及相关领域能耗将逐步超过工业、交通等行业,成为行业之首。而如今每年新建的约20亿平方米房屋建筑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