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岁正定蕉林书屋几欲坍塌
已经344岁高龄的“蕉林书屋”由于得不到有效保护,正在加速衰败。在仅存的一大间正房内,不久前电视剧拍摄时置于其中的道具泥塑像已成垃圾。正定人梁新顺说,真没想到,这个曾媲美于宁波天一阁的梁氏私人图书馆——“蕉林书屋”,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它难道要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声名显赫书屋如今残破不堪
从“三关雄镇”的正定南城门进去,顺着历史文化街一直往北,在“先锋艺术双语幼儿园”的北侧,便是“蕉林书屋”遗址。这个门牌号为燕赵南大街208号的小院孤寂而破败。正定人梁新顺说,在340多年前,这里不但充满书香,而且藏书之富甲天下。
“蕉林书屋”由清初大学士梁清标所建。书屋是梁清标藏书、鉴赏、读书、会友之处,梁清标是谁?他是明代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梁梦龙的重孙,他仕明又降清,先后做过兵、礼、刑、户部尚书,名列“贰臣传”,位高权重,以一个鉴赏家和收藏家的身份为后人所推崇。由于他具有高深的鉴赏力,所以他的藏品多为稀世之宝。清高宗《实录》中说“蕉林书屋”“蓄古书数十万卷”,因此,单论数量,号称藏书七万卷的中国著名私人图书馆、宁波“天一阁”,藏书不过是“蕉林书屋”的零头。
不仅如此,“蕉林书屋”还曾藏有令人咋舌的名贵字画。其中有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卷、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唐寅的《云山图》,名帖有东晋陆机的《平复帖》、王羲之的《兰亭序》等等,自晋、唐、五代至两宋、元、明的名家墨迹,在这里均可找到。康熙、乾隆多次到正定,在拜佛之余顺带赏宝。在梁清标去世后,其一生潜心搜集的藏品流失殆尽。现在国内外的博物馆中,涉及古代书画藏品的,几乎都有梁氏“蕉林书屋”的旧藏。
梁新顺,正定梁梦龙研究会秘书长。他说,这样的一座有符号意义的书屋,340多年风雨后,顽强屹立,难道它要倒在我们这一代手里吗?
前年大雪屋檐塌掉大半
1月11日下午,在梁新顺的指引下,本报记者近距离接触“蕉林书屋”。
“即使残破,三百多年不倒,仍十分震撼。”梁新顺说。他指着屋顶之瓦,“请看瓦片上的浮雕,看屋内的椽子和木梁、立柱”,三百多年了,不朽、不腐,足见房屋主人在修建时,在木料防腐上是下了功夫的。
“蕉林书屋”修建于1667年,是梁清标被解职回乡后(1669年以尚书起用),将祖上的一座别墅改成的。据考证,“蕉林书屋”占地面积为40亩(现存不足一亩),是一个花园式清代古建筑群。清末,梁家败落,“蕉林书屋”许多古籍善本流失海外,房屋规模逐渐缩小。解放后,“蕉林书屋”又被拆去五分之三,建了一个鞋厂。目前仅存正房一间(被隔为三间)、西厢房一间(被隔为两间)。
但是,这个“蕉林书屋”在康熙初年,和不远处的“阳和楼”、梁氏宗祠是连在一起的。那时,上演过元杂剧作家白朴作品的阳和楼、藏书富甲天下的“蕉林书屋”给正定带来过什么?
在正房的窗前,有一株一人可合抱的银杏树。据了解,银杏树长到这个胸径,需百年之上。在银杏树的南边,有一个小门洞,穿过去便可见梁家建于民国的两层共六间楼房。现在,这座楼被在附近做买卖的生意人租下,当做仓库。
梁新顺说,这几间楼房,也有上百年历史了,但它和“蕉林书屋”比起来,算是小字辈。始建于1667年的书屋,到今天已经344岁了。三百多年来,房子没有毁掉,不过在2009年的大雪中,正房的三分之二屋檐在积雪重压下塌落。由于院落可随意出入,人们便将雕有狮头的漂亮瓦当捡走。
多次呼吁修缮均无回应
“去年,‘蕉林书屋’入驻了摄制组,拍摄一部反映民国时期的电视剧。那边的墙上,还张贴有半幅广告,书屋的正房内,被放置了一尊泥菩萨,正房被布置成一座荒凉破败的小庙宇。其实,无需布置,它本身已经够残破了。”梁新顺说。
顺着他的指引,记者看到正房内的泥塑像仍在,挂在泥塑像上方的罗网让整个正房显得萧条。
“正房和厢房的木料没问题,不腐不朽,正房被后人隔为三间,隔开时打的墙基,已剥蚀得不成样子,但正房的墙基却基本完好。”梁新顺说,古人的建筑智慧从这里能领略到。
“作为梁氏子孙,我们为祖宗的遗产得不到保护而忧心忡忡。”据他说,他曾多次呼吁,要求有关方面修缮“蕉林书屋”,但没有得到响应。
经资料检索,“蕉林书屋”于1995年被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既是文保单位,为何得不到保护?梁新顺说,蕉林书屋属县建设局的公产房,正房和厢房都有房主。根据文物法“谁使用、谁修缮”的规定,房主应该对书屋进行保护、修缮。不过,让房主花费几十万元来修缮,个人可能负担不起。基于此,县文保所提出申请,希望将“蕉林书屋”腾退、移交,但至今没有得到批复。
“‘蕉林书屋’的正房顶部已部分坍塌,说不定哪场大雨后,它便会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梁新顺说,“它虽为县级文保单位,其文化意义远超县级,先别说让它和宁波天一阁比,单看目前这个残破的样子,让人痛心疾首啊。”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