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有文化内涵 巴蜀画派才会长久
推广“巴蜀画派”研讨会上,艺术家真知灼见
本报连续强势推出“打造巴蜀画派”的系列报道后,引发了强烈关注,尤其激起四川本土艺术家的强烈共鸣,纷纷建言献策。上周六,推广“巴蜀画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昨天本报报道了包括阿鸽、梁时民、魏学峰等本土艺术大腕们的真知灼见。在此次研讨会上,包括林跃、何冠霖、邓敬民等本土艺术家也纷纷表示,推广好“巴蜀画派”除了注重培养人才,还应该要求青年画家、艺术家们在创作时保持反思精神,能对作品进行更生活、更深刻的挖掘。
林跃
作品要有文化内涵
因为画藏獒画得世人皆知,省美协副主席林跃在研讨会上表示,纵观史上成名的艺术大家,无不是在作品中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四川不仅山川秀丽,而且广大的西部高原也给予了巴蜀的画家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因而才有了古代黄荃父子、近代张大千等名人。但作为古已有之的巴蜀画派,到了今天要不断地传承和发扬,最关键的是画家的作品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痕迹和民族、地域特色。”
其中林跃也以马一平、程丛林、高小华的作品为例,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不仅描绘了巴山蜀水,而且极富西部风情。他们的作品中包含了批评、反省、同情、赞赏,让这些作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而对于打造“巴蜀画派”,林跃也对现在的年轻画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据其表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各国展开了全球性的保护地球运动,其中关注生命母体的绘画勃然兴起。对生命的关注,其对象不仅是人自身,许多艺术家选择了以当代的逻辑、思考方式、意识形态去描绘动物或植物题材,这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圈中的一种新趋势。
而再以巴蜀画派为例,陆续出现了很多位绘画动物、植物为主题的当代知名油画家,风格异常斑驳、不拘一格。他们不再按照传统文人画的隐逸,而是将今人的情愫寄寓于绘画对象。这些作品给予了人类重返纯真本性的审美反思,也让艺术作品充满了生命力。
在谈及如何推广巴蜀画派时,林跃表示自己常常反思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当代巴蜀画家的作品中,怎样才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含量和审美价值。“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近10年以来,有没有哪一件四川的作品是大家比较有印象的?所以我认为,巴蜀画派重在打造巴蜀画家们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只有作品有了精神文化内涵,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巴蜀画派也才会不断地传承和发展,形成强大的影响力。”
何冠霖
巴蜀画派贵在坚持
作为省美协理事、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的何冠霖,30多年的创作历程让他对巴蜀画派有着浓厚的情结。对于何冠霖来讲,不管有没有提出打造巴蜀画派,又或是外界对于巴蜀画派的种种争议,但这样一个群体确是真实存在着:“巴蜀文化根基厚实,而且四川位置是非常特别的,它介于中原和西域之间。正是这样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川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情趣。所以你看四川出去的艺术家,一落笔就会被别人辨别,这就是我所说的巴蜀画派早已形成。”
对于现在所提出的打造巴蜀画派,何冠霖表示,在经过上千年的自然历练后,也许在这样一个大画派中,也分出了若干个小群体。现在不必去强求这些小群体一定要回归到一个整体,但这样的一些小群体必须都要拿出精品,融入到巴蜀画派中来。
而且必须善于从画家中发现人才,何冠霖说:“我们必须要了解,在自觉和不自觉之间,其实巴蜀画派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带头人,他们的创作方式,作品力度都是很震撼的。但我们需要的是发掘更多的人才。”而对于人才的断层,何冠霖还特别以版画为例:“其实我们的后备人才已经出现了断层现象,比如版画,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的版画在全国都很强,到我们再看看现在,出现大面积的断层。所以我也很同意各位老师的意见,除了人才培养,还有就是没必要过分谦虚,我们确实有能力的,就该大规模宣传。”
何冠霖也强调,打造一个画派需要时间,需要机缘,需要各界的帮扶和大众的支持。“所以一定要沉得住气,要坚持。这就跟创作一件作品一样,过程是艰苦和寂寞的,但最后出来的作品一定会得到外界的认可。”
陈志才
靠团队来增强影响
对于巴蜀画派的打造,省美协理事、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常务理事陈志才给予了相当大的期待:“巴蜀画派必将成为四川画家的精神财富。”
据陈志才介绍,自从打造巴蜀画派的呼声越来越高之后,在四川的画家圈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部分人认为这不是自己的事,表示不会关注。但对于这样的消极态度,陈志才表示,巴蜀画派就是需要团队来增强影响力:“从一个画家的角度来看,推广巴蜀画派的意义非常重要,表面上它是四川的文化符号,是四川的一张艺术名片,但从本质上来说,它是四川画家共享的精神财富。现在必须依靠团队和整体的力量来影响社会,所以我认为,巴蜀画派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位画家切身利益的好事情,我们很有必要做好。”
刘学伦
多出好作品是根本
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国画《金沙祭》的创作者刘学伦表示,在打造巴蜀画派的大背景下,四川的本土艺术家应该抓住这样一个机会,要有全局观念,多出质量高的作品,因为毕竟优秀的作品才能够成就巴蜀画派的高度。而且应该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不应该昙花一现,这肯定是个非常长时间的战斗。
而对于社会大众,刘学伦也说:“我想社会应该对画家提出要求,画家也是人不是神,不要把画家宠坏了,那些瞎炒的事尽量少做一些,运作一定要务实。”
邓敬民
借巴蜀画派树品牌
成都工笔画会副会长邓敬民表示,艺术家们在创作作品时,一定要尽可能体现四川的人文价值,将四川的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在作品当中,这样才能让外地的人记住画派的特色。
而且不应该以点去推动,这不仅仅是一场或者几场展览就能产生影响的,而是应该以本身的文化去推动,把它作为一个品牌去推动。在接受华西都市报专访时,邓敬民说:“巴蜀画派就应该树一个品牌,宣传四川的整体形象。中国从古至今很多的大画家,四川都是他们写生绘画向往的地方。我们提出巴蜀画派,就应该整合资源,来宣传四川的风土民情、地域文化。”
周明安
重视理论梳理人才培养
“巴蜀艺术有明显的地域特征,灵秀山川的滋养,传统文化的熏陶,多元文化的交汇,巴蜀画坛早已是人文荟萃、百花争艳。所以我觉得现在由政府着力来打造巴蜀画派,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对于巴蜀画派的打造,省诗书画院画家、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顾问周明安显得比较激动,表示自己一直希望巴蜀画派可以形成概念进行推广,而不再是个人进行单打独斗。
对于巴蜀画派的独特风格,周明安表示应该以坚持巴蜀文化为主:“巴蜀的山水美不胜收,我们的画家还是应该以山水画为主,打造巴蜀画派自己的风格。除了出作品外,也应该对理论进行整合。”
谈及推广巴蜀画派,周明安表示首先还是应该对巴蜀画派形成的历史、人物和艺术成果进行研究。另外还应该对近代,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四川画坛的代表人物进行搜集、研究和推广,让他们享誉全国。
而最重要的则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现有人才的整合,激励工作,关心和帮助他们的创作研究。周明安说:“应该加大对画家们的宣传力度,对他们的艺术成果和定位作出评估。还有就是组织各种形式的展览推广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既可以让我们的年轻画家们得到锻炼,也可以吸收成功画家们的精髓。”
任光荣
互助团结共同发展
旅美多年,四川乡情国画院院长任光荣对于推广巴蜀画派则坚持应该是艺术家们团结起来,互相帮助发展。
他介绍说,早在1991年,自己曾与一名画家朋友发生过激烈的争论,因为对方坚持认为巴蜀不为派,尽管“天下山水至于蜀”,但四川却不曾出过山水大画家。而为了争一口气,当年任光荣在美国发展的时候,创作的画作都是运用古人写四川的诗词,再配以优美的山水风光。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坚持最民族的,才能成为被世界广泛接受的作品。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