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家张复兴:寻常山水寄真情
赵和平
他的作品曾入选中国画百年大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全国首届山水画展、四次全国美展……他几乎参加过所有的全国重要美展并拿过10多次金银铜和优秀奖。这是个奇迹,创造奇迹的人叫张复兴,一个自学成才的画家,
张复兴温文尔雅,笑容可掬。一段寒暄便聊起了他的学画经历。张复兴1946年出生在山西汾阳农村,他在上小学时就喜欢涂涂画画,天资聪颖,没有老师启蒙,而是天性使然。他随父来到天津上中学和技校,期间开始临摹学习黄宾虹、徐悲鸿、李可染等现代画家作品,逐渐涉及古人绘画。宋画的严谨、元画的恬淡,王蒙、石涛的精妙笔墨、黄公望的散淡天真让张复兴倾慕不已,从中领悟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真谛。面对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绘画,他“有选择地借鉴传统,师法传统但不追求古意,敬仰前贤却不迷信成法,并时刻告诫自己要贴近现实生活,注意与古人拉开距离。”
张复兴从技校毕业后,分配到桂林一家工厂做了工人。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画画,他选择了一份对健康不利却有较多业余时间的工作。他几乎借阅过桂林图书馆的所有画册,边看边作笔记,同时,他开始尝试山水画创作。“桂北的山水太美了”,满眼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景象激发了张复兴的创作灵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以造化为师,把自己对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景物反复对照,将内心感悟与笔墨精神结合,逐渐找到了表达自己情感的载体。每次写生总会得到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慰藉。1985年,他调入桂八市画院,成了一名专职画家,谈到当时的状态,他说,那时真是“心无旁骜,魂牵梦萦,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画画了。”
“我不喜欢张牙舞爪的画,不会去刻意营造视觉的震撼。”张复兴以恬淡、平和的寻常人心态,成就了自己的山水面貌,创造了一种以线来表现“寻常家山”意象的笔墨图式,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在他早期的作品《清漓人家》、《新绿满川》、《绿谷晨晖》中,便显现出其清雅、质朴的画风。
1992年,张复兴调入桂林画院,此后担任过桂林画院院长、广西美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期间代表作有《侗乡秋高》、《苗乡春融》、《一溪寒水出秋山》、《家在水云乡》、《葳蕤家山》等,在这些画作里找不到奇峰怪石,险山恶水,而是耐人寻味、充满温情、可居可游、诗意盎然的家园。其笔下的山石沟崖、溪流瀑布、草木烟云、村寨茅屋,斑斑点点、高低错落,恰似乐谱中跳动的音符,优美的节奏与旋律奏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寻常家山”之歌。
他擅于以线架构画面,有时会与水墨晕染混用,使表现语言更为丰富多变。构图满而不板,笔线纵横且富于变化,情景交融、丰润华滋。画面源自桂北山川却找不到实景,这是画家由生活中的感悟提炼出来的艺术之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正是“寻常家山”的感人之处。
经过数十年的艺术探索,张复兴体会到,一个画家应“有选择地借鉴传统,适度观照生活,纯化艺术语言并融入现代意识,逐步营造自我境界。”
在张复兴画室的一面墙上悬挂着一幅未完成的2米高6米宽的山水画,我非常喜欢。画面的前景是一排笔直而挺拔的松树,错落有致,横贯画面,极具韵律之美。我想象着画作完成后的效果,这肯定又是张好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