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年涨30% 不步普洱后尘

  继普洱之后,大红袍在投资客心目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高。业内人士介绍,受去年倒春寒的影响,国内茶叶价格普遍上涨了20%左右,而大红袍知名度的增加带动了需求的增加,价格上涨了约30%。

  大红袍价格的“热启动”与它资源的稀缺有关。据福建当地传说,明代时曾有位上京赶考的书生路过武夷山,不幸中暑昏厥,附近寺庙里的和尚用六棵茶树上采摘的茶叶当药,把这位书生救活了。后来,书生高中状元回来致谢的时候,亲自脱下状元红袍披裹在茶树上以示谢恩,从此,这六棵茶树所产的茶叶就被称为大红袍。这六棵大红袍母树一直存活至今,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现在是政府授权的母树大红袍唯一管理承制单位。该公司北京地区渠道负责人袁瀚表示,高价大红袍出现在广东、厦门,这其中的原因还是文化的因素,大红袍涨价就像玉石的价格被抬起来一样。

  如今,母树大红袍已经封存不再采摘,现在只有无性繁殖后代子株,而根据国家武夷岩茶地域原产地标志,属于武夷岩茶的大红袍原料非常有限,10斤毛茶经过 4~5道工序才能出1斤精制茶,具备稀有性的特点。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大红袍会成为一种广谱的茶饮品,但不会成为下一个普洱茶,因为大红袍本身的上游生产企业有普洱茶的前车之鉴,也不会营造浮夸的炒作空间。所以大红袍价格仍属于稳步的理性上涨,不存在泡沫。

  此外,大红袍与普洱的茶质有明显区别。普洱茶是越陈越好,长时间放置,自然发酵、转化,但大红袍的保质期是2~3年,过了这个期限,要想保存就得再次返青,重新制作,大红袍的成本中,制作工艺所占比例非常高,所以长时间囤积是不可能的。所以普洱茶是人们当“古董”收藏,而大红袍就是纯的消费品。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