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史铁生因脑溢血突发抢救无效去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据北京市作家协会消息,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史铁生同志因脑溢血突发抢救无效于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在北京病逝,享年60岁。


  “铁生昨天(12月30日)下午6点多从医院做完透析回家后,感到头疼、恶心,并呕吐,后一直昏迷,被急救车送往医院。他再也没有醒过来。”北京市作家协会秘书长王升山向记者叙述。


  王升山介绍,根据史铁生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史铁生夫人表示,将不举行遗体告别,在之后适当时间将以适当的形式对他的离开表达追思。


  文坛追思


  “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著名作家史铁生曾在文章中这样描述突然而至的死亡。而12月31日凌晨,新年来临的前一天,史铁生突发脑溢血逝世。消息传来,文坛一片悲伤。


  史铁生的死是中国文坛巨大的损失,也让陈铭龙、韩寒、郭敬明等一众青年作家纷纷发文悼念,表达自己对这位“身残志坚”的伟大作家的缅怀之情,也随时做好准备扛起中国文学的新旗帜。


  谈起史铁生,青年文学家、新闻时评人陈铭龙接受采访说,史铁生以自己独特的文风气质征服读者,无论是在喧嚣的社会还是浮华的文坛,始终保有自己对文学神圣的坚持和纯真的理解,从他的文学作品中,读者能收获到心灵的慰藉,感受到思维的通达和坚定未来的信念。纯文学的创作在当今社会好似苦行僧的修行,史铁生在身染疾病生活艰难的情况下一直不曾放弃对纯文学的坚持,颇值得我们后辈敬佩和学习,他的去世让人痛惜,我们失去了一位好的导师和领路者。


  陈铭龙对史铁生一直有特别的感情,因为本身他也创作了很多纯文学的作品,深知目前在中国纯文学领域里的行走艰难,对于史铁生对纯文学的坚持也是陈铭龙进行此类创作的动力和指导。谈起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史铁生的作品,陈铭龙也想很多人一样选择了《我与地坛》,从高中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的时候,自己那颗年轻放肆的心一下子就沉淀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陈铭龙加入到了纯文学的创作中。


  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遭遇不幸,却并未放弃生命,一直把“死”看做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最终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迎来这个他早就充分准备的时刻。史铁生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是自己宝贵的财富,他也时刻不忘提携后辈,给予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支持。郭敬明、韩寒、陈铭龙等人的成长都得到了史铁生的鼓励和帮助,郭敬明的《文艺风赏》就得到了史铁生的不吝赐稿,不管是在文学创作的影响和事业的扶持上,在他们的写作生涯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史铁生的一生在旁人看来是命运多舛的,但是他却经营出了自己的色彩。在采访的最后,陈铭龙表示史铁生的离去固然令人遗憾和惋惜,在难过的同时更要不辜负史铁生的希望和期待,让他走得心安。(环球网)


´,´

  北京市作家协会讣告


  著名作家史铁生病逝


  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史铁生同志因脑溢血突发抢救无效于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在北京病逝,享年60岁。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出生于北京,是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从1986年起,即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现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作家,一级作家职称。多年来他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他生前留下遗嘱,去世后将自己的肝脏和大脑捐给有需要的患者和医疗机构。他的去世,是我们的重大损失。我们将在充分尊重家属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后面的安排和纪念活动。


  北京作家协会


  2010年12月31日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