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广州举行

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六次全体会议29日上午在广州举行。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泽仁,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援藏基金会理事策墨林·丹增赤列出席会议。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泽仁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一年来,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在国家民政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帕巴拉·格列朗杰副理事长的直接领导下,深入学习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开拓创新,采取多种形势创造性地开展扶贫救灾济困为主的各种活动,大力推进了我区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切实协助政府扶贫济困,改善民生,为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他说:今年是基金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年,是基金会立足促进我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取得重要成绩的一年,是基金会提高科学发展能力、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工作的一年。硕果累累,来之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帕巴拉副理事长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基金会广大干部职工精勤不倦、恪尽职守、迎难而上、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帕巴拉·格列朗杰副理事长及各位理事、顾问表示崇高的敬意! 向关心、支持西藏公益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2011年的工作,多吉泽仁指出,2011年是我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好解决贫困和发展慈善事业工作,对于大力促进我区各项事业发展、全方位促进“十二五”朝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基金会要充分认识明年在西藏发展进程中的十分重要历史地位,正确把握当前形势和任务,牢牢抓住并切实用好历史机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把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和扶贫开发工作相结合,义无反顾地向着宏伟的战略目标前进。一是充分认识到公益慈善事业对推进我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公益慈善事业是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慈善事业造福社会,利国利民,慈善之举情义无价,扶贫济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发展慈善事业,对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基金会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公益慈善事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做好明年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工作,要把公益慈善事业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援藏基金会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作用,特别是要积极引导西藏民营企业家,富裕不忘回馈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一个有爱心、善心、同情心的人;要引导全社会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要大力弘扬“人人可慈善”的理念。三是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争分夺秒,乘势而上,下苦功夫、真功夫、硬功夫,不断促进我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四是科学编制“十二五”援藏基金会发展规划,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工作,全力提高援助西藏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基金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他强调: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我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为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进一步发挥作用提供了的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希望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发扬成绩,为西藏人民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为发展我区公益慈善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西藏的发展稳定,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添砖加瓦,创造新成绩!

援藏基金会秘书长索朗仁增同志受帕巴拉·格列朗杰副理事长的委托,代表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在会上作了援藏基金会2010年工作报告。他说:今年我们紧紧围绕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积极服务稳定大局,努力开展“四大工程”公益慈善品牌项目,认真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为贫困农牧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今年筹措落实资金600多万元,实施项目35个,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果。

他在谈到明年工作时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区党委工作会议、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扎实做好基金会的工作,不断提升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

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车仁·晋美旺秋副秘书长主持会议。西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援藏基金会理事阿沛·晋源等基金会理事和援藏基金会拉萨总部、北京办公室、广东办事处、四川办事处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纪念阿沛·阿旺晋美
同志逝世一周年座谈会在广州举行

29日下午,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在广州举行了纪念阿沛·阿旺晋美理事长逝世一周年座谈会。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泽仁、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援藏基金会理事策墨林·丹增赤列出席座谈会。

西藏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援藏基金会秘书长索朗仁增主持会议。阿沛·阿旺晋美理事长亲属丹增晋美同志,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工商联主席、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理事阿沛·晋源以及援藏基金会三届理事会理事,广东省人大、政协、省委统战部相关领导,援藏基金会工作人员、在粤工作、学习的藏族代表等1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座谈会。

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援藏基金会副理事长帕巴拉·格列朗杰作了书面重要讲话。

他说:今天,我深切地怀念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的尊敬的阿沛·阿旺晋美理事长。阿沛·阿旺晋美理事长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藏族人民的优秀儿子、我国民族工作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的主要创建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定支持者,西藏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组织者。阿沛理事长的逝世,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大损失,也是我们基金会的巨大损失。一年来,我们化悲痛为力量,紧紧围绕服务于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中心,理清思路,科学制定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对此我感到很欣慰。

援藏基金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中央有关部委和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关心下,特别是张庆黎书记重要批示的鼓舞下,经全体理事、顾问们的通力协作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扶贫援藏事业做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和西藏的发展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最后指出:“十二五”规划将为我们描绘出宏伟蓝图,也将为我们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创造更加有力条件。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力时机,结合基金会的实际,在拓宽筹资渠道的同时,深入贫困地区和乡村调查研究,摸实情、想实招、办实事、落实好项目,真正发挥好协助政府拾遗补缺的作用。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多吉泽仁在座谈会上全面回顾了阿沛·阿旺晋美理事长的生平业绩和卓越贡献。他说,阿沛老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是一位活跃在二十世纪中国政治舞台,具有重要影响和崇高声誉的社会活动家。他是保卫祖国和平统一事业久经考验的先驱,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多吉泽仁副主席深情地指出:今天,我们纪念阿沛老逝世一周年,不仅仅是为了缅怀阿沛老这位伟人,回顾他为中华民族、西藏人民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且要学习他那深邃的思想、伟大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坚定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挠的毅力,自我牺牲的精神,用实际行动努力推进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他说:我们要学习阿沛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要学习阿沛老,在任何时候都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革命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坚信我们的理想目标一定要实现,也必然能够实现。我们要学习阿沛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前进的创新精神和善于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就成果的广阔胸怀,努力开创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援藏基金会秘书长索朗仁增在座谈会上深切缅怀了在阿沛理事长的直接领导下援藏基金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说:援藏基金会从构想萌芽到成长发展,无不凝聚着阿沛理事长的心血和汗水。二十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在阿沛理事长的直接领导下,援藏基金会开展的四大工程共落实各类援助项目824个,筹集落实援藏资金两亿多元,其中光明工程立项239个,筹集落实资金12400多万元;育人工程立项 217个,筹集落实资金2990多万元;公益工程立项 273个,筹集落实资金6380多万元;阳光工程完成项目95个,筹集落实资金近740多万元,惠及边远贫困的农牧民家庭10万多户,50多万人。援藏基金会的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和受助群众的充分肯定和热烈欢迎。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民间组织”、“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中华慈善先进机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中华慈善奖、“西藏自治区先进民间组织”、“全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援藏基金会获得的荣誉和赞誉,离不开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更离不开阿沛理事长的英明领导。

他表示:我们要学习和继承阿沛理事长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高尚精神,学习和继承他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爱国立场,学习和继承他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优秀品格,更加认清达赖集团作为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主阶级残余势力、受国际敌对势力支持和利用、破坏西藏发展稳定、图谋“西藏独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的反动本质,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及区党委七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为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发挥更大的辅助作用而努力奋斗。

会上广东省领导、阿沛理事长亲属代表等发了言。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