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向红色旅游第一地挺近

宝塔山

壶口瀑布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延安以其“边陲之郡”、“五路襟喉”的特殊战略地位上演了一幕幕金戈铁马的悲壮史剧。到了近代,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在厚重的历史和资源背后,延安不仅仅被标记为旅游胜地,它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符号象征……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的轩辕黄帝陵寝就安卧在延安境内的桥山之巅;吴起、蒙恬、范仲淹、沈括等中国古代名将在此大展文韬武略;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又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从凤凰山到杨家岭,从枣园到王家坪,从宝塔山到南泥湾……每到一处,都重温一段难忘的历史,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据延安市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从2004年起延安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09年增加到1000万元。“十一五”期间,延安市正式启动实施了投资5亿余元的全国红色旅游“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13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11处革命旧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还先后对高等法院、军委二局、中组部、民族学院、参议会礼堂等10多处旧址进行了维修改造。延安市财政还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了抗大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广场和瓦窑堡、保安、吴起3处革命旧址陈列展室。今年以来,延安接待游客数量已达到了1266万人次,综合收入64.58亿元,占到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1%以上,占GDP的7%,已成为延安名符其实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五大优势
凸显延安旅游发展潜力
延安是中国红色旅游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以“两圣两黄”为特征的旅游资源称著于世。延安历届班子领导始终把做大做强红色旅游放在突出位置来抓,使圣地红色资源在经济建设年代,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红色旅游,使延安名扬天下。全市境内现有革命旧址351处,珍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市区130处168个点,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占陕西省红色资源总量的72%,是全国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内涵突出、互为一体。全市现存历史文化遗迹5808处,其中文化遗址2956处、古墓葬491处、石窟177处、古建筑180处,历史文化遗迹数量在全国地级市中首屈一指。黄帝陵位列全国古墓葬第一号。延安宝塔、清凉山石窟、钟山石窟和纵贯全市5县的秦直道等驰名中外。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独特,品味极高。黄河壶口瀑布素有“天下黄河一壶收”之美誉。洛川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世界黄土高原发展演变活标本”。黄河乾坤湾蛇曲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
黄土风情文化旅游资源保留完好,独具魅力。全市目前挖掘推出了以“一县一艺一品”为主体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23个、民间工艺美术品种38个,形成了两大系列的民间文化品种,其中安塞腰鼓、洛川蹩鼓、陕北说书、安塞剪纸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21个民间艺术品种被列入省级民间文化保护项目。
旅游商品资源数量众多,久负盛名。延安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小米、红枣、杂豆、荞麦、洛川苹果、酥梨等久负盛名,传统手工艺品和中药材丰富多样,风味小吃极具地方特色,旅游商品资源十分丰富。这五大优势,在延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越做越强,使延安红色旅游亮点纷呈。
五大变化
展示延安旅游发展成就
“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不仅是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更是推动革命老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工程。”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和市长陈强如是说。
领导重视建立了政府主导的旅游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延安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建立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机制,认真实施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市五大特色产业之一重点开发,先后制定了“九五”、“十五”、“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延安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把“红色旅游兴业”作为今后推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促进了延安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品牌凸显延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近年来,延安围绕“红色圣地·魅力延安”旅游主题形象,主打红色旅游品牌,唱好“两圣两黄”戏,在中央电视台和“长三角”、“珠三角”等15家省级媒体进行集中宣传,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了20多场延安红色旅游推介活动,集中打造和推出一批世界级、国家级知名旅游品牌,延安被授予“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称号。
环境优化成功创建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00年以来,延安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2003年12月顺利通过了国家旅游局的检查验收,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坚持以延安城区“三山两河”治理为重点,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城市开发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我为延安种棵树活动”,三年共栽植和认领各种纪念林38块;城区10万亩绿色长廊建设成效显著,完成绿化1.57万亩;宝塔山周边环境整治进展顺利,集中对山体以内居民进行了搬迁和周边绿化;凤凰山体公园加快建设,上山步道、车道建成投用;城市点亮工程顺利实施,正在建设和完善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及延河、南河点亮工程,启动了延河水景工程和宝塔山下农机市场搬迁工程,实施了中心街、南关街人行道改造工程,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旅游环境明显改善,旅游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基础配套与旅游密切相关的交通、通讯服务等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延安处于陕西省“三纵四横五辐射”公路网络的北线枢纽中心,西包高速公路纵贯全境,青兰高速公路延安段、延安至吴起地方高速公路正在建设,开通了12条通往旅游景点的公交线路、旅游专线,市到县二级公路、乡村公路互连互通,形成快捷便利的公路交通网。延安每天有12个航班往返于北京、上海、西安等地,火车直达北京、上海、西安、榆林和安康。目前,延安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人员近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10万人,初步形成了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吃、住、行、游、购、娱基本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
发展迅速来延安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成倍增长。1990年,延安接待游客2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仅4700万元。2000年,接待游客突破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进入2005年,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全省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市区。2008年接待游客突破74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亿元,分别是1990年的29倍和92倍,2000年的3.8倍和13.4倍。1990年至2008年,全市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平均每年分别以20.5 %、28.5%的速度递增。
四大板块
引领延安旅游发展未来
“要把延安建成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这是延安市的总体战略思路。按照《延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未来的延安将进入旅游目的地成长的鼎盛时期,将从起步阶段的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发展向集约型、质量型、效益型发展转变,向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迈进。今后,延安旅游继续坚持以红色旅游为核心,以“两圣两黄”为主导,构建“一核两心四片、扇状弹性拓展”的空间格局,实施“红色圣地”、“品牌驱动”、“中枢联动”、“遗产共营”、“四位一体”五大战略,打造“延安中心红色旅游“、”黄帝文化与生态旅游“、”陕北黄土风情“、”黄河生态与文化旅游”四大板块,建设5个一级旅游区和12个二级旅游区,重点建设7大世界级旅游品牌、9大国家级旅游品牌和4大省区级旅游品牌产品,逐步将延安建设成为陕北的旅游中心城市、陕西省旅游的次中心城市、陕北和陕甘宁晋蒙毗邻地区的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中国红色旅游第一目的地。到2020年,延安接待游客总量达到26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
近年来,民间资本也纷纷投资“红色旅游”项目,原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吴满有后人吴凌云2004年投资100万元开发“毛岸英拜师务农景区”,再现了毛岸英当年在延安锻炼住过的窑洞及使用过的农具及拜师务农景区的场景。温州商人洪加盛2006年投资2000万元,开发了“红色经典旅游”项目《梦回延安保卫战》大型实景演出。今年9月26日,延安市政府和原“三五九旅”后代等投资方签订了投资达100亿元的南泥湾景区项目,建设以生态观光、特色农产品加工、城乡一体和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陕北好江南”景区。
目前延安市委已把“红色旅游兴业”确立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要把延安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首选之地、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之地、陕北黄土风情文化开发传播之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