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城区旧城保护:大量的大杂院变回四合院
早已闻名世界的南锣鼓巷,古老的四合院大多成了万般风情的酒吧或店铺,不足八百米长的街巷而今夜夜无眠,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必去的风情体验地之一。
但是在东城,如今可以找到更多的南锣鼓巷。
再往北两三公里的五道营胡同,一半以上店铺为外国人或“海归”开办,住在这里的老北京人也早已习惯与老外做邻居;前门大街这条百年天街,修缮一新后已接待海内外游客上亿人次,成为北京的新名片;前门东的大江胡同,以台湾会馆为中心的台湾商务区里,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市集和台湾老街即将全面开放……保护与发展并行,亮点数不胜数。
“东城区一直非常重视古都风貌保护工作,探索出了风貌保护、民生改善、人口疏解、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的模式,”该区有关负责人如此表示,“未来,东城将打造成为‘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
风貌保护,老胡同原汁原味
“在这儿住了56年,如今这院子,才叫一个舒心、安心又开心!”80岁的章云庭一家住在草厂3条12号院,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在整治修缮工程中,两间危房依据原貌重新翻建,正房也进行了整修加固,“至少几十年不需要大修。”
东城区旧城风貌保护中,大量的大杂院变回了四合院,以改善民生为前提,进一步升级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老而不旧,新而古朴。
走在前门地区,再不见几年前的杂乱。东城区按照“四个百分之百”的原则对前门地区的修缮保护工程,以百分之百的忠诚态度继承和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分之百地抢救保护前门地区所有的文物和有价值建筑,百分之百地抢救保护胡同肌理和整体风貌,百分之百地抢救保护老字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修缮后的前门大街两侧建筑76.6%按原貌修复,23.4%有机更新,恢复了标志性的正阳桥六柱五牌楼,恢复了长816米的明清时期御道,恢复了消失42年的有轨电车,再现了前门大街辉煌的历史风貌。
今年,东城区还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委员会,聘请文保专家,统筹规划研究协调全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
在老旧胡同的修缮保护中,东城区逐渐探索形成了危房“解危排险、腾而不拆”、平房院落“微循环”、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性修复”等新做法。
前门、国子监、箭厂、五道营、大格巷……老旧胡同和街区,原汁原味再现了历史风貌,同时也让居民住得更加安全、安逸。
更新发展,古都有了新颜
寒冬腊月,冬天的南锣鼓巷京味儿更足。房檐上的冰凌,老北京小吃飘香,灰砖灰瓦的平房院落,经营着古典与时尚结合的各类创意文化产品,黄皮肤、白皮肤、黑皮肤的游客们,各种语言流露着对这条胡同的喜爱,甚至痴迷。
近几年,南锣鼓巷这条古老的胡同里陆续出现了酒吧咖啡馆、特色工艺品店、创意工作室等文化休闲旅游业态,形成了以胡同四合院为肌理、历史文化为底蕴、安怡静雅为品位的人文环境,成为首都的新名片。
东城的风貌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赋予了老胡同街区新的功能定位,让老胡同得到新生。
据东城区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使南锣鼓巷形成与三里屯、什刹海酒吧街有所区别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该区通过置换、限制、招商等方式,鼓励符合街区定位的商务休闲、艺术品交易、文化创意等行业入驻,扩大其商业经营规模,并对所支持产业给予资金扶持。
如今的南锣鼓巷集聚文化创意商家140余家,每年吸引消费者300万人以上,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今年,原东城区和原崇文区两区合并后,打通了南北的“文脉”、“商脉”,从南到北的老胡同、老街区,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更多的南锣鼓巷不断涌现,纷纷找到各自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
国子监地区,将建设成为国学文化交流中心,吸引一批国学创意企业和机构集聚;钟鼓楼地区的时间文化广场,将打造民俗体验、创意设计的时间文化产业特色街区;新太仓东部、雍和宫南部等地为核心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区将迎来大发展……
老胡同、老街区的新产业,在东城遍地开花。
以点成片,打造文化中心区
将这些老胡同、老街区连接起来,东城区在风貌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经济结构调整,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渐展开。
东城,拥有着全北京最密集的历史文化遗存和胡同四合院。皇家宫殿、王府衙署、佛家教场、国学殿堂等代表多元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景泰蓝技艺、雕漆技艺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转变为巨大的生产力。
在东城具有七百年历史的胡同深巷中,一个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悄然兴起:前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艺术气息浓厚的方家胡同46 号、聚集了150余家企业的天海创意园、风格独特的后街美术与设计园、即将投入改造的人美工场……青砖灰瓦的老胡同孕育新商机。
同时,旧城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东城产业发展的增长点。面人、泥人、内画、剪纸、木雕、铜艺……30余项民间工艺,以及被称为“燕京八绝”的玉器雕刻、象牙雕刻、景泰蓝制作、雕漆、花丝镶嵌、京绣等传世绝技,彰显出巨大的发展潜能。
以文兴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了。去年该区人均GDP达到1.9万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95%,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金融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高附加值、高辐射度、科技密集型的产业成为东城区支柱性行业,去年全区接待游客超过6000万人次,相当于整个英国的人口,旅游收入接近300亿元。
在东城区未来二十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将打造以旧城中轴线为依托的历史文化传承发展轴、王府井商业核心发展带、东二环高端服务业集中发展带,以及和平里商务新区、雍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和永外现代商贸区等构成的“一轴两带五区”。
责任编辑:罗少立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