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打响文化遗产旅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曲江池遗址公园景色。 王燕 摄

“走,快点,给小灰喂点好吃的!”家住边家村的小毛毛催着妈妈出门。毛毛口中的“小灰”是曲江池里的一只小野鸭,因其毛色与其他鸭群不同,而被毛毛“重视”,不仅起了名字,而且每周去给它喂食。

曲江景区游客6年增幅600%

吸引毛毛的是“小灰”,吸引万千西安市民和外地游客节假日赶往曲江池遗址公园的是这里的“天然氧吧”、“水上长廊”、“重重柳堤”……这片以历史文化为主打特色的城市公共区域,已然成为西安的一个旅游新亮点,也成为西安的一张新名片。这张新名片让西安的注解除了兵马俑、华清池之外,又多了一处更靠近大众审美和需求的坐标。

数字显示,在曲江景区,游客量由2003年的360万人次,增长至2009年的2400万人次,几乎是西安市区人口的8倍,增幅超过600%。

这里不仅是西安人的乐土,更是外地游客的必游景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不敢想象西安这个内陆城市能有这么漂亮的一方水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曾经说的就是曲江池,没想到今日的曲江池依旧美丽,依旧令人神往。”家住杭州的谢欣女士虽然见惯了家乡的“好水”,但面对烟波浩渺的曲江池,依旧感叹不已。

是什么让曲江池成为西安的一张新名片?无疑是曲江保护文化遗产的“市民公园模式”。

西安,这座有着十三朝古都辉煌历史的城市,在过去数十年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总是在保护文化遗产和发展经济之间不断地探索前行。如今,“曲江模式”,既有效保护了文化遗产,又丰富了文化“看点”,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共赢。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清云就曾经指出:西安在多年的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保护与发展并不是对立的、相互分离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承、可以协调相融、和谐共生的关系。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只有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扩展、特别是与改善市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文化才能充满生机活力,“文物”才能真正成为“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才能真正走进市民的内心,真正成为市民观念意义上的文化,成为现实的、活生生的文化,成为能够产生向心力、归属感、认同感和共同行动的文化。

“让文化遗产不再成为累赘”

由于西安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尤其是大遗址数量多、面积大,仅周秦汉唐四大遗址总面积就达到108平方公里,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文物保护经费缺口大,文化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文化遗产保护在过去一直是西安(发展)的负担,但曲江的发展和建设化解了这个问题,让文化遗产不再成为累赘,而是成为发展的动力和资源。”副市长段先念在面对媒体时,这样说道。

曲江池,兴于秦汉,盛于隋唐,历时千年,是中国古代风景园林的经典。曾经出现在无数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中,也几乎是盛唐长安的形象代词。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曲江池碧波荡漾的水面日趋缩小,直至消失。现代人只能从史册记录中寻找关于曲江池的记忆,西安也被烙上黄土、干旱的印记。忽如一日,烟波浩渺的曲江池又呈现在大家的眼底,北接大唐芙蓉园,南至秦二世陵遗址,占地面积1500亩,彻底震撼了世人!项目从唐曲江池遗址、秦二世陵等文物古迹的保护性开发,城市功能配套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人文传统,恢复性再造曲江南湖、曲江流饮、汉武泉、宜春苑、凤凰池等历史文化景观,再现曲江地区“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山水人文格局,构建集生态环境重建、观光休闲娱乐、现代商务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生态和娱乐休闲区。

拆掉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围墙”

曲江人坚定地自信:以文化遗产为内容,进行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是非常正确的选择。

在全国其他地方,挖掘自身文化遗产,并进行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可谓比比皆是,而曲江的独特之处,则在于其将文化遗产与公共文化事业,以及影视、演艺、会展等其他产业的联动发展做到了极致,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做响了文化“亮点”,实现了公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丰收”。

其中,最关键的一步,便在于拆掉了这些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围墙”。无论是率先落成的大雁塔北广场,还是再现盛唐风采的步行街区大唐不夜城,抑或是恢复700亩水面的曲江池遗址公园,这些景区在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上虽“各树其帜”,却有着共同的特征免费的公共城市空间。

稀缺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迅速为曲江新区集聚起了人气和商气,城市价值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兑现。2009年,曲江新区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就在今年的中西部贸易洽谈会期间,曲江新区签约项目32个,招商引资额高达870亿元,其中文化旅游类涉及资金200亿元。这其中,既有地产龙头万科,也不乏商业巨头香港银泰,而巨人网络、美国奥普传媒、中国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等文化企业的签约更凸显了曲江新区文化产业的吸引力。

春可以看花,夏可观柳堤,秋夜赏明月,冬日品雪晴。今日看到的曲江池遗址公园不负大唐气象,千亩园林和半园曲水张开怀抱诱人神游昔日的盛世,同时也使古都的公共空间在今日再现。在这里能看到秦腔、皮影戏的表演,也能看到凤翔泥塑的成列。其中有一栋甚至是一个小型博物馆,展示着曲江池遗址考古发掘所发现的文物,见证了曲江两千多年的盛衰。在这里可怀古、可赋诗、可放歌。有时也能见到三五人结伴在这里高吼秦腔,激昂的曲调应和着暖暖日光下的曲江公园。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野鸭欢快地追着鱼儿捕食嬉戏,这儿也是它们的乐园。那个被唤作“小灰”的鸭子也畅享快乐,只是每到周末,小灰比别的鸭子多了一份期盼,期盼它的小主人毛毛带给它可口的美食。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