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规格最高元青花瓷标本展在京开幕(组图)

现场展示的黄云鹏大师绘制 仿元青花“鬼谷下山”。该作品是黄云鹏大师用尽40多年的技艺的旷世奇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场展示的“同根同圆”中华国宝团圆瓶


  尽管隔着玻璃,但你依然能够看清这些碎片上精美的纹饰,依循那一片一角的残瓷,你能勾勒出整个瓷器秀美的体态。这些来自于800年前的元青花瓷标本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换后依然美丽如初。12月18日上午,“辉煌印记—中国元青花瓷标本展”在位于二十二院街艺术区的北京荣会艺术中心隆重拉开帷幕。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为丰富、规格最高的元青花瓷标本展。


  现场446件元青花 部分珍品首次展示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共展出珍贵元青花瓷标本446件,包括修复件38件,其中许多元青花瓷标本珍品的造型、图案皆为孤品,尚属首次对外公开展出。如“西游记图”香炉元青花瓷标本、“王宝钏寒窑十八载图”元青花故事碗标本、“西厢记图”人物故事青花梅瓶修复件、“全真七子图”元青花人物大罐修复件等等。元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元青花瓷器带款者极少,此次则首次展出了带纪年、带年号的青花标本,为元青花断代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在开幕式上发言


  看到标本,才是看到元青花的本来面貌


  “刚才我在现场看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这是什么破片子,没有完整的。我今天就向在座的做一个宣传,瓷片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我们不可能收藏许多完整的瓷器,但是标本就是最好的老师。”素有“青花王子”、“张青花”之称的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在现场发言时认为,元青花就是一个奇葩。北京就曾是元代的大都,去年首博曾举行过完整的元青花大展,而此次又在北京举行这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元青花瓷标本展,具有特殊意义。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更是将此次展览认为“这是一个特殊的展览,揭示了真正元青花的面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场展示的清乾隆浇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图长颈葫芦瓶 


  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元青花瓷标本展


  元青花瓷是汉、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融合之典范,她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大相径庭,  是中国绘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的完美结合,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也使景德镇一跃成为中世纪世界制瓷业的中心。“辉煌印记•中国元青花瓷标本展”经过长时间筹备,展出的展品器型、题材丰富多样,标本数量之多前所未有,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了元青花的艺术风貌,诠释其独特的烧制工艺、器型与装饰特征,力求真实呈现元青花的艺术风貌。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为丰富、规格最高的元青花瓷标本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众嘉宾合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嘉宾为开幕式剪彩


  参加展览开幕式的有: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陈丽华;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景德镇市副市长黄康明;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景德镇市文广(文物)局局长江华;景德镇市瓷局局长唐良;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王莉英;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南京博物院研究员霍华;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张树伟;中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会长、教授叶宏明;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耿东升等数十位重要领导、著名古陶瓷专家、收藏大家、全国数十家新闻媒体数百人参加了当天的开幕仪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残缺的记忆


  当日下午,著名古陶瓷专家黄云鹏、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还举办“元青花收藏与鉴赏”艺术讲堂,与陶瓷爱好者的交流、鉴定等活动。以“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艺术发展理念的北京荣会艺术中心也于当天正式开幕,这为全国的爱瓷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陶瓷鉴赏与文化交流平台。


  此次活动由景德镇市文广(文物)局、景德镇市瓷局、全国古陶瓷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荣会艺术中心、景德镇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中心、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承办,二十二院街艺术区协办。展览将于12月26日结束。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现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现场有多名警察与安保护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场展示的黄云鹏大师绘制的仿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现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