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京授牌

        12月13日,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北京隆重举行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授牌仪式,99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殊荣,包括河北省涉县固新镇、山西省天镇县新平堡镇等38个镇,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焦庄户村、天津市蓟县渔阳镇西井峪村等61个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出席仪式并发表讲话,共同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代表授牌并颁发证书。
  
        童明康在讲话中指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承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多元性,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他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今年6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发表了《保护发展文化遗产 建设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文章,特别指出“要始终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无论在文化遗产考古发掘和保护修缮中,还是在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的保护建设中,都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民造福”。
  
        童明康强调,李长春同志关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的深刻论述,为我们做好新时期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树立了目标。国家文物局将按照李长春同志重要文章精神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经费使用范围,重点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的编制、文物本体的维修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同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切实保障当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也希望各省文物部门与建设部门一起,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紧密配合,共同努力,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在工作实践中提炼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在当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做法和经验,通过树立典型和推广经验,实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整体保护,有力推动整个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自2003年起,国家文物局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分五批公布了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级人民政府也陆续公布了700多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体系初步建立,整体保护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标志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文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期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开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检查,确保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中国文物报 博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