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元修复5卷镇馆之宝
为了抢救泸州市图书馆“镇馆之宝”——— 5卷本破损、虫蚀严重的明泥金写本《妙法莲华经》,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专家,用了一年半才将其修复完成,耗资约50万元。
由于该写本的《妙法莲华经》名列《国家珍贵古典名录》,泸州方面无需支付修复费用。泸州市图书馆特藏文献部工作人员表示,泸州市图书馆共珍藏有各种古籍10万余册,其中善本3000余册,“这些古籍,大多不同程度受到损害。因人才、资金、技术的匮乏。古籍保护确实任重道远。”
泥金书写 仇英亲绘插图
《妙法莲华经》是一部佛经,共7卷,69000多字。不过,泸州市图书馆所藏《妙法莲华经》仅有5卷,其中卷四、卷七已遗失。工作人员张伟介绍,该馆珍藏的《妙法莲华经》有三绝。“首先,全书由万历年间明太史陈文华用泥金书写在磁青纸上。泥金书写,指的是书写材料,由胶液调和金粉而成,和普通的书写材料完全不同。在所有纸张中,磁青纸也较为珍贵。其次,经书插图是由当时与唐伯虎齐名的明代画家仇英亲笔所绘。第三,卷端题跋由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亲笔手书。因此,将《妙法莲华经》称为泸州市图书馆‘镇馆之宝’,一点都不过分。”
这部《妙法莲华经》最初由镇江丹徒北固山甘露寺藏经阁收藏,清兵入关后,经书为努尔哈赤之子多铎所得。清嘉庆年间,一位姓廖的人偶然得到此经后,作为“传家宝”一直传到了1930年。最后,为泸州市图书馆收藏。
护送经书 两人都不敢睡
为了修复这部经书,张伟和图书馆特藏文献部主任夏楠曾三上北京。第一次在2009年6月,当时是将其中一卷《妙法莲华经》送到北京参加由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全国珍贵古籍展览”。第二次是将剩下四卷送往北京修复。第三次是将修复好的经书“迎接”回来。
护送“镇馆之宝”,留给张伟的最大印象是紧张。“飞机不能坐,只能坐火车。当时担心,万一出事,人和经都没了。火车上困了,想睡觉,得换着睡,必须保证一个人清醒。实际上,由于太紧张,两个人都不敢睡,就这样睁着大眼睛,一直到抵达北京。一路上就担心经书出现闪失。人在经在嘛!”
展览结束后,泸州市图书馆开始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商讨《妙法莲华经》修复事宜。国家图书馆古籍部表示,为了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由于破损与虫蚀严重,修复工作非常缓慢。一个专家有时一天修复不了一个页面。整个修复共用了一年半,修复经费在50万元左右。”
保护古籍 资金人才匮乏
由于名列《国家珍贵古典名录》,泸州市图书馆无需为修复《妙法莲华经》支付一分钱费用。该馆特藏文献部坦承:“修复这样一部经书的钱,我们是出不起的。”
据了解,泸州市图书馆共有各种古籍10万余册,其中善本3000余册。2001年,图书馆搬迁到新馆以前,这些古籍全都保存在老馆的地下室中。“地下室光线昏暗,地面潮湿,温度和湿度都无法满足书库需求,这些古籍大多都有一定程度上的损毁,亟需抢救性修复。”
“整个特藏文献部,仅有3名工作人员,古籍修复人才更是匮乏。资金、技术、人才是制约古籍修复的‘三重门’。目前,我们也在和重庆一家公司合作,着手为馆藏古籍构建数据库。但这个工作,充其量不过是在清家底。古籍修复现在还没有真正开始。”泸州市图书馆特藏文献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