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将打造“博物馆之城” 博物馆建设要防“无序”

  博物馆近年来数量增多,种类不断丰富。然而,博物馆建设中出现无序现象,需认真对待。


  建博热


  西安宣布,要用三年时间打造“博物馆之城”。根据西安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事业实施意见,西安将通过3年努力,在原有45座博物馆基础上,再建50到80座博物馆,使西安成为名副其实的“博物馆城”。


  记者从西安市文物局了解到,西安市之所以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设想,与其拥有丰富文化遗产有关。西安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多、数量大、价值高。


  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郭治华说,除了文物古迹资源外,西安还是一个历史文化资源大市,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可资利用的博物馆资源。另一方面,西安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和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航天航空和高新基础产业基地,各类行业资源是发展行业博物馆的优势。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只是西安,目前全国已有数个城市提出建设“博物馆之都”计划。


  有隐忧


  有专家认为,此现象背后是一些地方政府借建设“博物馆之城”提升城市形象,拉动旅游产业乃至当地经济发展。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永恒认为,地方政府通过建设“博物馆之城”,引发社会公众对其所在城市的关注,相当于打造了一张新的“城市名片”;另一方面,能拓展当地旅游资源,增加游览目的地,增加旅游业收入,最终起到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作用。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对建设“博物馆之城”热情高,但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隐忧。首先是建设和运营博物馆需庞大资金,如果不能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计划会成为空中楼阁。


  宁波市鄞州区文化局副局长施建华说,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发展博物馆需要政府强有力资助和民间办馆力量的积极参与。宁波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能拿出一定资金用于补贴博物馆建设和运营,民间也有雄厚资本投入民营博物馆建设,但不是每个地区都有财政和资金实力来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因此建设“博物馆之城”的设想要结合当地实际谨慎提出。


  除了资金因素,另一可能困扰“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是办馆资源。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说,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拥有“建城”的条件和资源。建博物馆,需要大量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还要有历史文化氛围。


       防无序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能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等功能。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无序现象,值得警惕。


  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说,各地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博物馆建设的重视,对发展我国博物馆事业是一件好事。但同时要防止将博物馆建设作为形象工程。陈浩、杨永恒、郑育林等人认为,要防止我国博物馆建设出现无序现象,确保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他们认为,博物馆建设需要:


  “戒急”。郑育林说,一些城市在建设“博物馆之城”过程中,为了凑足博物馆数量,将一些单位的荣誉室“改造”成博物馆,这种做法不可取。国内不是每个城市都适合大量发展博物馆。发展博物馆事业不能“一哄而上”,要根据当地实际统筹规划和发展。


  不“贪大”。陈浩说,一些地方建博物馆过于追求规模,一些省博物馆一建就是8万、10万平方米,不仅耗费大量投资,建成后巨大的展厅面积用什么填充是个难题。


  “做精”。专家提出,应在目前大量综合类和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基础上,加快建设具有鲜明行业特色、地域特征和专门性,与社区发展有效结合的专题博物馆,以满足观众多元化需要。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