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文字
2010-12-08 11:05:48 来源:中国考古网 已浏览次

契丹是我国唐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起源于东胡部落,隋唐时期更名契丹。《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都有契丹传。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中原纷乱,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乘机统一各部,于公元907年称帝,916年建元,947年太宗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辽成为中国北方统一的政权,史称契丹国或辽国。契丹王国强盛,其疆域东自大海,西至流沙,南越长城,北绝大漠。1125年,辽为金所灭,共传九帝。1125年辽朝灭亡之后,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部西行,在今中亚及我国新疆地区重新建国,史称西辽,直至1218年为蒙古所灭,此后契丹逐渐被融合。
契丹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王朝之一,先后与中原的五代王朝和北宋王朝南北对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些国家和民族称中国为“契丹”,直至今天,俄语和蒙语的“中国”仍为“契丹”的变音。

契丹王朝建立后,为了适应其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在民族意识的促使下,契丹民族先后创建了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等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字,以创制文字的时间先后和拼音程度的强弱区分大小字,先创制的拼音程度尚不完备的称大字,后创制的拼音完备的称小字。传世契丹文字有《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纪》、《燕北录》、《尊古斋古玉图谱》等。由于契丹王朝灭亡之后,继之而起的金朝女真政权逐渐废除契丹文字,使得契丹文字图书未能流传下来,契丹文字也逐渐成为死文字。直到1922年,比利时传教士在中国内蒙进行非法传教和盗掘辽代帝陵时发现用契丹小字书写的辽兴宗皇帝哀册等,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等进行研究,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30年代罗福成、王静如等人也对契丹文字进行了研究,50年代前苏联和日本有关学者对此也有过一定研究。70年代以来,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和内蒙古大学等单位启动对契丹文字的深入研究,出版了诸多研究著作和文章等,加快了契丹文字的研究进程。
目前识别的契丹小字大约不到400个,契丹大字在200个左右。迄今发现的契丹大字资料有10余件,字数约有2万,但受制于大字本身的表意性质,研究尚未能有所深入。据不完全统计,契丹小字发现字数约3万五千字,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参考资料:刘凤翥,《契丹小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责任编辑:孙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