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秋拍火爆亮相 首日收获近五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匡时2010年秋拍 铜炉专场拍卖现场


  相关链接:


  匡时秋拍首日三个“白手套”专场扣人心弦


  2010北京匡时5周年秋季拍卖会于12月4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槌开拍。首日拍卖的6个专场418件拍品成交额达490,614,880元,成交率高达81.3%。其中“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勰一斋长物——胡若思藏古琴专场”和“妙化自然——明清犀角雕刻工艺品专场”均是百分之百的成交率。特别是王世襄藏炉专场成交火爆,成交额高达9844万,并出现了铜炉拍卖的世界成交纪录。宫廷专场(宫廷艺术专场1.49亿元和宫廷玉器专场0.7亿元)以2.19亿元完美收官,其中唐英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以6680万元的成交价夺得了当日拍卖的头筹。“妙化自然---明清犀角雕刻工艺品专场”和“瓷玉工艺品专场”也分交出 了6051万元和7022万元的满意答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冲天耳金片三足炉 成交价:1512万元


  秋拍首场“锦灰吉金——王世襄藏炉”即为藏家关注的重中之重。拍卖现场非常火爆,成交率100%,成交总额高达9844.8万元。其中三尊铜炉突破了千万大关。顺治款冲天耳三足炉以1176万元成交,“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马槽炉以1456万元成交,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1512万元成交,创造了最新的铜炉成交纪录。


  胡若思藏古琴专场”继王世襄藏炉专场后再创“白手套”佳绩 ,总成交额达2850万元。十床古琴尽数成交,总成交额达2850万元。其中广受关注的胡若思藏唐•蕉叶铭文琴”以672万元的高价成交,著名藏家的感召力凸显。犀角专场的成交率也是100% ,33件精彩的拍品斩获6051万元,其中清初犀角雕花卉螭龙纹花口杯以739.2万元成交,成为本专场中成交价最高的拍品。


  自北京匡时创办清代宫廷艺术专场以来,其一直是北京匡时的品牌项目。为迎接匡时五周年庆典,本专场更是重磅推出的40件宫廷重宝,并特别划分为清代宫廷艺术品和清代宫廷玉器两个独立的专场。拍卖首日,宫廷专场在藏家激烈的角逐中即取得了219,296,000元的骄人成绩,并且接连爆出了五件成交价过千万元的重量级拍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英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成交价:6680万元


  其中本次秋拍中的明星拍品——《唐英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以6680万元的天价成交,一举夺得了当日拍卖的头筹。此件作品可谓唐英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独特之处在于,其分两段烧制,然后上下相对由卡口相连,可谓创造了瓷器花觚的崭新样式。因此能够夺得本场冠军也是实至名归。


  《御制白玉雕松树纹笔筒》以2520万元的成交价成为清代宫廷玉器专场最抢眼的 拍品,该笔筒是一件“画意”玉器的佳作,采用精美而罕见的羊脂白玉大料制成,早年在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场上就尽显风华,是海外回流的重要文物。仇炎之先生旧藏的清乾隆《白玉雕太平有象吉祥万年如意》,有白玉如意之王之美誉,几番竞价后,最终也以1680万元价格的成交。另外被拍前被多方看好的《松石绿地粉彩花卉纹五子登科敞口瓶》、《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童子(一对)》等重量级拍品,也分别以1344万元、和1232万元的价格被买家收入囊中。


  北京匡时5周年秋季拍卖会首日告捷,近5亿的佳绩为匡时秋拍大戏拉开了帷幕,本次拍卖会将持续至12月6日。5日下午将举行古代书画、油画雕塑和紫砂名品专场拍卖,6日将陆续上拍渡海三家、墨林精舍、海外重要私人收藏、近现代书画等专场,精品阵容,值得期待。


  八件过千万的重量级拍品:


  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 RMB: 66,080,000


  御制白玉雕如意常青松枝瑞鼠纹笔筒 RMB: 25,200,000


  白玉雕太平有象吉祥万年如意RMB: 16,800,000


  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RMB:15,120,000


  大清康熙年制燕台施氏精造马槽炉RMB:14,560,000


  松石绿地粉彩花卉纹五子登科敞口瓶RMB: 13,440,000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童子 (一对)RMB: 12,320,000


  顺治款冲天耳三足炉RMB:11,760,000


  六个专场成交概况:


  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98,448,000元 100.00%


  勰一斋长物---胡若思藏古琴专场28,500,000 元 100.00%


  妙化自然---明清犀角雕刻工艺品专场60,513,600 元 100.00%


  清代宫廷艺术品专场 149,072,000 元78.13%


  清代宫廷玉器专场 70,224,000 元76.47%


  瓷玉工艺品专场77,880,320元77.22%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