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动于心性而真 路始于足下而成畅谈新世纪十年中国绘画艺术
编者按:世人皆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如今这个世纪正要走过它的第一个十年。我国在这十年当中,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以及综合国力上均有明显地提升,向着强国大国之路,大步崛起。国画作为中国文化的脊梁之一,在这十年风雨历程中,也在前行。其中既有发展,也有停滞;既有乐观,也有诟病;既有艺术交易市场的空前繁荣,也有过度宣传带来的浮夸庸俗,甚至有体制不完善而形成的不公。本编辑部承此次两周年之机,力邀各位专家、看客梳理十年过往之国画艺术,以得书画艺术百年流芳。
郑闻慧:开阔思想 传承艺术
总的来说,这十年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十分可观,美术发展也是很迅速的。党和国家对文化艺术事业的重视,毋庸置疑。这就是我们的美术体制,国家给美术界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提供了一个开阔的平台,那中国美术是我们民族的东西,我们该如何去做,如何发扬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让全世界了解,这是值得深思的。
当初我们用来宣传用来传播书画艺术的渠道非常少。就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的琉璃厂,经营字画的画店寥寥可数。这说明那时人们的思想不开阔,很闭塞。而现在,很多地方都是咱们宣传的阵地,所以我们应该很珍惜。这就是一个美术体制在这十年来很典型的问题。选择做美术,就要拼命干,虽然这样压力很大,但可以使人得到的更多。
现在人们的思想大都很开通,不局限于一点。近些年来,各类艺术馆美术馆博物馆纷纷出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可以更广泛的宣传我们的书画艺术,让更多的人了解书画艺术,让更多的人投身于艺术事业,这是应该发展并长期坚持下去的。
卢星堂:抛开苍白 稳步前进
改革开放以后,绘画有较快的发展,我所属的是新金陵画派,新金陵画派的发展还是非常好的。有人说,作为具有神圣使命感和崇高精神追求的艺术家,在各自的艺术创作研究中,恪守老一辈汲取民族优秀传统的精粹及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作风才是好的。
这十年中,我国绘画发展还是比较好的,但因为我们的分科多、画种多、花样多,导致有些画只是为了画而画,没有感情没有融入到绘画中去。所以,我认为,不能太追求画的数量,不要急功近利,这样绘画会变的很苍白、没有血肉。所以还是要讲求继承传统,这非常重要,传统的绘画艺术里面有许多的精髓,我们如果能学到前人的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切实功力用到绘画中去,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另外一点就是要创新,当然这是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创新到点子上,有自己的风格,不去人云亦云。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以后一定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程大利:弥补裂缝 继承传统
中国画的社会功能更大地被强化。画家们的积极参与“重大题材”创作,积极参加全国美展,中国画的市场空前繁荣(尽管这种繁荣有许多泡沫),中国画的形势变化和多元状态在二十世纪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中国画发展的过程中,更多地人看到了中国画教育和中国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失。看到了二十世纪改良中国画更深一面的问题——传统的断裂和对笔墨精神的疏离,笔墨的精神因素被弱化,中国画的文人性(由此所带来的文化品位)、中国画的诗性(画的品格和境界特征)、笔墨性(常有书写趣味的与精神活动息息相关的独特地用笔技巧)日渐削弱。忽视了中国画艺术在造型规律之外的诸多元素,从而使中国画与西画失去了距离,这个问题逐渐形成理论界的共识。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自己的文化身份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增强了。国学热兴起,笔墨文化的自身规律被普遍重视。珍惜传统,续接文脉,按中国画自身规律发展逐渐成为潮流。更多的培训班、高研班生出现;更多的传统艺术出版物普及;更多的中国画大家被重新认识,尤其是黄宾虹的艺术思想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重视内美的中国笔墨文化精神特征正被弘扬和复兴。中国画的乐观前景勿容置疑。
李延声:生活为源 艺灵相合
对于传统人物画,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
人物画历史在唐宋达到了一个高潮,元明清后逐渐衰落。这源于很多画家的创作脱离生活,寄情山林,社会和人被忽略,所以山水画得到了较好发展而人物画慢慢淡出。新中国成立后,人物画开始逐渐复兴。上世纪徐悲鸿讲到以“和”为代表,引进了西方的素描。目前,经过经验总结和反思之后,各个艺术家认清应该“走自己的路”,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创造自己的艺术语言、艺术里程。一方面,要继承中国画有史以来非常优秀的传统“到生活中去”。另一方面现在提倡“以人为本”,要关注人生,更要注重对人本身的了解。这些都会不同程度上促进人物画的发展。
在现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形势下,画界存在着多种理论、画作和观点。特别是在中西绘画中的交融和碰撞日益增多,譬如西方更多的是提倡“观念”,这是他们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刻意模仿。而如果说生活是艺术上的一个本体,在现在这种多元化的大环境中应多关注艺术本体、艺术语言的锤炼和提炼。
人物画要想再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从生活总去锤炼语言。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参照双方面经验,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有要深刻的艺术思考,明确自己的方向。现在的大环境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和天地。我相信,今后中国的人物画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当然,艺术一代代向前发展,美术界也会不断涌现新人。经济繁荣,国家强盛,艺术也会有新鲜血液注入,这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