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勇:收藏者个人行为主导艺术品市场发展方向

  主持人:价值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观念时代的彻底颠覆,艺术品原来是小众游戏,最后它成为大众话题的时候,之前观念受大的时间条件的区别,到了资本时代,这个观念怎么样颠覆,我们怎么样用它来看待价值时代?


  刘尚勇:收藏者个人的行为一方面主导了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方向,也有一部分人要把购买能力消耗掉,比如一个苏州的商人顾云龙顾家是做大米的,他很有钱,如果把这些钱都买成大米,别人就没得吃了,他就把剩余的购买力转化,买了很多艺术品,现在他富甲天下,现在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里的收藏品都是顾云龙顾家捐的,他不会伤害大众,而是购买艺术品,当然,这也给他带来了其它的收益。


  现在有很多艺术品基金甚至投资的钱来到收藏市场的时候,并没有完全作为文化品来对待,这方面把学术忽略了,把它看作价值区域和投资工具来看待的。金钱本身有增值的欲望,这是货币本身的特点,也是异化的特点,它自己是有性格的,货币必须增值,如果你阻挡它的增值就会报复你,如果存在银行就只能获得很少的利息,如果埋在家里,连利息都没有,或者有一天挖出来不值钱了。


  增值有什么办法呢?小钱变成大钱需要通过一个价值区域,需要穿过价值区域才能把小钱变成大钱,这边是小钱,这边是大钱,中间要穿过价值区域,它可以找到石油,也可以找到大米,也可以找到大蒜,也可以找到棉花,不幸也找到我们艺术品,本来我们艺术品就少,但也被他找到了,把它当做投资品对待。有很多这样的投资机构和投资基金,他不是为了欣赏和研究,而是作为价值区域对待的,我要从这儿过一下。比如说今天上午我们说到的邵建武老师说到的基金,是6+2,6年加2年顶多8年,这边的钱就要变成那边的钱,一定要退出来的,要把艺术品退出来的。当然实际利益要比较大,这样才能成功。这时候他把艺术品当成投资区域,8年以后他会退出来,还是钱,这八年当中我们的艺术品就会被他当做财富筹码给收集走了。本来艺术品就少,还被他拿去这么做,当然我们的艺术品就会越来越贵。我们爱好艺术品的人再追着他去玩肯定要牺牲更多的钱,我们觉得我们缺少文化存量价值,大家肯定就来抢,越抢越高。


  艺术品还有一个特点,越抢越高,它还在出现,今天从张三到李四,明天从李四到王五,是不断流转的。艺术品有一个特点,作在流通中可以不断增值,过去我们对这个事情不太清楚。有一次警察破案找到我们,因为破案的过程很复杂,说这个画被17个人在半年当中倒手,而且每个人都赚钱了,说你们这个画太特殊了,说毒品也没有这样,说明艺术品、收藏品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可以不断被消费和交易,而且在每次交易当中增值,所以我们也不必担心艺术品会少,少了也没关系,少了它就会不断增值,不断涨高。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