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继遂:好的投资品要有一定的稀缺性和市场的流通性

  12月5日,2010年芷兰雅集的年终论坛以及第二届中国艺术品高峰论坛在中国大饭店举行。在论坛上中央美院教授龚继遂表示好的投资品,即画家的作品分配要有一定的比例在博物馆,一定的比例在文化地域,一定的比例在社会各个年龄阶层或财富阶层,才有可能因为年龄交替、经济的形成而产生转手交易,要有一定的稀缺性和市场流通性。


  以下是文字实录:


  龚继遂:这是拍卖公司应当做的事情,实际上从社会分工上来讲,这个事情应该由学术界来独立完成,拍卖行是一个利益相关者,可能会把错的说成对的,或者由于研究力量不够把对的说成错的。我接着郭彤女士的话题讲讲我的见闻和经历。


  石鲁肯定是一个大有潜力的画家,为什么他的作品不能成交,形成市场热门,因为在石鲁作品系统里不能够形成标准,任何交易的前提都要区别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石鲁的作品是真赝混杂,假的东西相当专业的人都很难区分。石鲁的发现者是国外的安思远,通过西安文物商店收购了大量的石鲁作品,石鲁的儿子和几位先生,我们一起开了一次会,把流散的石鲁作品汇集起来,把石鲁家属和相关独立研究人员和收藏家进行共同的鉴定,这个鉴定系统有一个学术系统,简单地说是我们的户籍档案制度,包括一个作品分类全集,同时还有一个概念很重要,一个作品传承出处的过程,它就像我们的户籍档案一样,如果我们没有户籍档案,社会治安是没法保障的,我们没有进行资源配备和管理,会一片混乱。这种体制不是最早就有的,文艺复兴一些大师作品也依然混乱,也不保证真伪的。著名的伦勃朗个案持续了三十多年,很多博物馆把一些作品剔除出去,认为是假的。这是长期持续的机构和专家独立鉴赏的过程,资本多少要支持我们中央美院这种系统的学术界,我们安全出局了之后市场就没有学术标准,包括最基本的技术标准。


  什么样的资本,选择什么样的有交易价值和增值潜力的画?画太少是不行的,潘天寿先生的儿子说,他们家的画除了捐赠给美术学院,留在博物馆的很少,原来统计是6000多张,现在充其量也就1000多张,加上书法肯定不会到2000张,这些不够市场分配和竞争。如果太多的话,分配的不好也不能盈利,盈利好的是两个,就是作品又多又争相收藏的是张大千和齐白石,张大千比齐白石还厉害,你我之间不竞购,我们协商,张大千的藏家分配在台湾、香港、大陆,不可能形成围标的联盟,很容易使价格上去。我们觉得艺术品最重要的功能还不是审美、教育,而是在确立你身份地位,做成一个载体。它成为各方竞购的目标,齐白石的画经过大江南北,尤其政府主持的文化普及名满天下,而且这个人也非常有意思,笔墨确实很好,属于百年一遇乃至千年一遇的人物,少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他的一些专有的东西是后人不能效仿的。


  他有2万件作品,毕加索也有2万多件作品,海派的东西不能高度分散的,比如王震,王震有2万件以上的商品,浙江曾经有资本持续地收购过王震的作品,砸了很多钱,收不甚收,根本没有分散,有明显的坐庄行为,而且美术的成就也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他的作品散到日本的有4000多张,当时发到一些人手里根本没有形成广泛、流通的群落,换句话说,我认为好的投资品,逝世30年的画家甚至在世的画家要有一定的比例在博物馆,一定的比例在文化地域,一定的比例在社会各个年龄阶层或财富阶层,才有可能因为年龄交替、经济的形成而产生转手交易,要有一定的稀缺性和市场的流通性,这样在技术层面上就可以清晰地来描述什么东西是可以投资的,什么东西是未来有前途的。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