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秋拍前瞻---国宝级珍品领衔油画专场

翰海秋拍前瞻---国宝级珍品领衔油画专场

2010-11-30

´http://www.hanhai.net/upload/201011/20101101043609134.jpg´
郎世宁 《纯惠贵妃像》


´http://www.hanhai.net/upload/201011/20101101043609526.jpg´
刘小东 《白胖子》


´http://www.hanhai.net/upload/201011/20101101043609253.jpg´
杨飞云 《红色的张力》


´http://www.hanhai.net/upload/201011/20101101043609293.jpg´
陈逸飞《父与子》


´http://www.hanhai.net/upload/201011/20101101043609534.jpg´
李天元 《冶子》


翰海秋拍前瞻---国宝级珍品领衔油画专场

文图 翰海油画雕塑部

 

继今年春拍超过2亿元的佳绩圆满收槌后,翰海油画雕塑部蓄势待发,今秋将有国宝级珍品郎世宁油画《纯惠贵妃像》领衔,汇聚刘小东、陈逸飞、罗中立、艾轩、杨飞云、尹朝阳等重要作品,呈现于2010年12月11日举行的翰海秋拍油画雕塑专场.

 

郎世宁《纯惠贵妃像》---中国油画鼻祖 东方蒙娜丽莎

翰海始终坚持立足艺术史的策略,获得藏家越来越多的认可,此次更是推出郎世宁存于民间唯一没有争议的油画作品《纯惠贵妃像》。

油画500年前由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发明,古代油画即便在欧洲也是凤毛麟角,而郎世宁的油画《纯惠贵妃像》绘于乾隆初年,距今已300年,是存世最早的中国油画之一。无论是对于中国古代美术史还是中外艺术交流史而言,都是极具价值的文物。

 

清廷的外籍宫廷画家将西洋绘画的透视学、解剖学等带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相结合,极大的影响了清中晚期的绘画,开创了中西融合的新画风。这其中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绘画水平最高,且深入理解东方文化,经在中国五十一年的浸染精进,终成为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西洋画师第一人”。他在中国备受康雍乾三代皇帝荣宠,他的乾隆皇帝肖像画,得到了乾隆皇帝本人的特别赞赏,并令所有帝后肖像都由郎世宁亲手绘制以上都见于清内务造办处的档案记载),当乾隆三十一年(1766)郎世宁在北京病逝时,乾隆皇帝亲自下旨料理安葬事宜。郎世宁所绘作品大多为皇家收藏,在民间流传极少,在民国时价格就堪比宋画,他的油画作品就更为罕见,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资深宫廷绘画专家聂崇正先生研究,目前可确定为郎世宁所绘油画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共有五幅,分别为《乾隆皇帝半身朝服像》屏(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收藏)、《孝贤皇后半身朝服像》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慧贤皇贵妃半身朝服像》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婉嫔半身朝服像》屏(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嘉妃半身朝服像》屏(法国多勒美术馆收藏)。而此次将要在翰海秋拍隆重登场的《纯惠贵妃像》则是唯一由私人收藏的郎世宁油画作品。经崇正先生的系统深入地考察,通过对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以及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及后妃肖像画比较对照,其神韵、技法、尺寸、所用材料及装裱方式完全一致,确定无疑为郎世宁所做从稀缺性和历史性来看,这件作品远大于我们在拍场看到的其他油画作品,绝对是博物馆级的藏品。

 

《纯惠贵妃像》至今保存良好,纵54.5厘米、横42厘米,基底为纸本,由多层高丽纸粘合而成。使用西洋的油画颜料,色彩厚重,背景处也敷色打底,不余空白。人物为半身正面取景,面部明亮,似乎有一束柔和匀净的光线从对面漫射过来,使人像在背景中显得格外突出。面部色彩和谐,几乎不见笔触,更没有线条勾勒的痕迹,和传统中国“写真”画大相径庭是纯粹的西洋油画技法。人像虽是正面,但立体感明显,画家显然深谙人体骨骼肌肉的组织关系,用一种淡化明暗对比而又不失清晰的方式交代出面部的五官结构,使五官清晰,以符合东方民族的审美习惯。画中的纯惠贵妃穿着正式的满州宫庭朝服,戴着皇妃冬季所用朝冠,表情安静祥和,充满古代东方女性的优雅气质。郎世宁以其超群的画艺赋予了这幅宫廷后妃画一种美丽与高贵并存的神韵,堪称中国的“蒙娜丽莎”。

 

郎世宁的《纯惠贵妃像》是件带有传奇色彩的珍宝。按照清朝祖制规定,已故皇帝及其后妃御容像及印玺,必须供奉于景山寿皇殿。据清宫陈列档记载,《纯惠贵妃像》亦存于寿皇殿内。在清朝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法军司令部驻地正是寿皇殿,法军司令弗雷将军从寿皇殿掠走大批中国文物。法国东方艺术研究专家粱琏博士在查阅吉美博物馆档案时发现,吉美所藏的郎世宁作品均来自于弗雷将军的捐赠。此幅《纯惠贵妃像》曾于苏富比拍卖,在苏富比的图录中注明此作品由弗雷家族提供。这件稀世珍宝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遭致散佚实属不幸,然而百年后国宝回归,实为中国藏界之幸

 

《白胖子》---刘小东巅峰作品首现拍场

 

刘小东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人物,既是延续徐悲鸿的艺术道路的最为重要的继承者,也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如李松松、仇晓飞等的精神导师。翰海此次推出的刘小东的早期作品《白胖子》,是被公认的刘小东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被收录于多部中国当代艺术史地论著当中,并参加了199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90年代被藏家购得后一直保存至今,从未易手,此次现身拍场对于那些收藏刘小东的藏家来讲,非常难得。

 

这件作品以一种非常冷静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90年代背景下北京普通生活的一个瞬间片段---下过雪的冬日,一个仅着内裤、表情倦怠、挺着发福的肚子,仿佛刚结束冬泳上岸,被阳光晒的睁不开眼的男子,透露出微微的迷茫,给人以无聊、荒诞之感。刘小东好像并未赋予画面任何意义,但细看之下,在看似平淡无聊的表面下又传达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仿佛隐藏着某种对现实的隐喻。冷漠与悲悯奇妙地混杂在一起---这正是刘小东作品最打动人之处。刘小东是公认的绘画技法大师,这张画淋漓尽致的展示了刘小东惊人的绘画能力。用笔肯定而准确,表现人体复杂结构之处往往一笔即成,笔触之间的衔接也浑然天成,完全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境界,画面整体极富节奏和韵律,即轻松灵动又结实严谨。这张画完全可以代表刘小东在90年代的最高水平,是一个伟大艺术家巅峰状态的神来之作。

 

除了《白胖子》,此次现身翰海拍场的还有刘小东创作于1991年的油画《做梦》和2000年的纸上作品《穿戏服的喻红》。作为另一刘小东的早期代表作,《做梦》首次亮相在艺术家的第一次个展中,可见其特殊意义。而以画家妻子为主题的绘画,在刘小东的作品中极为稀少,其市场表现同样值得期待。翰海本次推出的三件刘小东作品,跨越艺术家创作的10年,也代表了其不同时期风格的转变。

 

陈逸飞《父与子》---西藏系列代表作 曾参加威尼斯双年展

 

陈逸飞毕生的绘画创作可以归纳出包括“音乐”、“水乡”、“海上旧梦”和“西藏”等几个系列,如果说音乐系列是他最受市场欢迎的题材,西藏题材则是他最具学术价值的系列。西藏系列在陈逸飞的创作生涯中有着特别的意义,他抛开自己所熟悉的城市和水乡、浮华与优雅,选择了西藏这个雪域圣地作为新的出发点,突破了自己过去已经相当成熟的古典绘画的成就,转而发展出一种更具表现力的风格,更加深入地表现信仰、生命、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人类的精神层面的问题。

 

西藏系列最能突出艺术家在创作上的企图心,颇受藏家青睐,每次重要作品出现在拍场,都会引起轰动。在16年前西藏系列的另一代表作《山地风》的拍卖现场,藏家争相竞投,最终创下当年华人世界最高拍卖纪录。《父与子》与《山地风》同属西藏系列最重要的作品,不但陈逸飞生前几本最重要的画册都将《父与子》作为代表作品收入,而且这也是陈逸飞生前唯一一次参加的威尼斯双年展的参展作品,足见这件作品在艺术家心目中的地位。

 

《父与子》描绘的是一对西藏的父子,位于画面右上方中脸庞饱经风霜的父亲望向远方,而位于左下方的儿子则似乎颔首沉思---父子俩虽然离得很近,但眼神却未有任何交流;他们略带忧愁的神情,说明他们正沉默而坚毅地承受着命运和现实带来的一切。陈逸飞用强烈的光影,表现出这对父子所处的生命状态,给予观者无限的思索空间。

 

李天元《冶子》---荣获1991首届中国油画年展金奖

此次秋拍翰海还推出了李天元的《冶子》。这是一幅荣获首届中国油画年展金奖的作品,也是代表90年代写实油画的重要作品,在90年代产生过非常大的影响,曾被多本论及90年代艺术史的学术著作引用。对于藏家来讲,这是个难得的收藏机遇,这类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品,往往因为并非出自当红的艺术家之手而被低估其价值,然而若把她们置于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就立刻能彰显出其特殊的价值。1990年代初,85新潮已经划下句号,整个艺术界都在思考未来的方向。一些在学院的年轻艺术家们从80年代的兴奋与躁动中冷静下来,不再继续对西方时髦艺术形式的追逐和模仿,回归到对绘画语言本身的研究;而在艺术表现内容上,也逐渐由对宏大的政治和历史叙事转到表现个人的生活和经验。李天元的《冶子》正是这一潮流的代表作品,画家写实技法精湛,在古典式的优雅与现代感之间精确地把握了平衡,整个画面充满了唯美与神秘的气氛,令观众为之动容。90年代中国迅速进入市场化的时代,旧有的艺术体制分崩离析。传统上体现中国艺术最高水准的全国美展迅速式微,而由民间机构组织的中国油画年展应运而生,以其更民主、更学术的姿态得到艺术界广泛支持,其声势一时无二。在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获得金奖是当时的最高荣誉,《冶子》也因此成为90年代艺术一个无法抹去的里程碑。

 

此外,秋拍经典板块翰海还精心推出了李贵君《温情》、艾轩《深秋的荒原》、杨飞云《红色的张力》、尹朝阳《迷》《夕阳》、罗中立《阳光下的女孩》、陈逸飞《威尼斯风景》、靳之林《白玉兰四条屏》、卫天霖《红木桌上的白芍药》以及吴作人《青岛》等精品,以及在当代板块中高瑀《妄河豚之宴》、李晖《穴相》等等,同时还有向京《暗示-为了无双》和展望《坐着的女孩》等雕塑作品

 

小雅观心---赵庆伟所藏专场无底价拍卖

此次翰海还推出了既具学术性又具趣味性的专场,无底价竞拍收藏家赵庆伟珍藏的近千件作品,包括连环画插图原稿、月份牌原稿、户县农民画、早期漫画乃至清代油画,种类纷繁,更有众多名人信札及书信手稿,精彩纷呈,对于热衷于二十世纪50-80年代艺术的买家来说,将会是一场收藏盛宴。

 

相信许多收藏家都会对改革开放前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记忆深刻,也对于连环画插图带有深厚的感情。时光荏苒,这些连环画插图的原稿已难觅踪迹,此次赵庆伟先生慷慨呈现华三川、贺友直、沈尧伊、姚有多、刘继卣、黄胄、何孔德、王怀庆、顾炳鑫、万籁鸣、杨永青等艺术家的连环画原作将亮相翰海秋拍,并附赠原出版物,对藏家来讲,机会难得。

 

艺术家的书信和手稿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藏家的追捧,它们既具有书法上的艺术价值,又具有文献上的史料价值。此次拍卖信札板块收录的手稿非常广泛,既有老一辈艺术家如徐悲鸿、程十发、黄胄、董寿平、刘旦宅、沈鹏、范曾、曹禺、叶浅予等的信札,又有当代艺术家如蔡国强、陈丹青、王广义、徐冰、王怀庆、何多苓、程丛林、罗中立、艾轩、王沂东等的交流书信,还有吴冠中、黄苗子、黄永玉、靳尚谊等学术文章的手稿。

 

此外,闻立鹏先生作于1980年的油画作品《大地的女儿》,以及周思聪的代表作品《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和《纺织工人无限热爱周总理》大幅素描稿的现身,届时将成为专场瞩目的焦点。

 

进军香港---加入亚洲联合拍卖会

2010年秋季,翰海稳中出新,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拍卖行,首次加入亚洲联合拍卖会,吹响了香港拍卖的前哨。亚洲联合拍卖会的前身是2008年开始举办的亚洲拍卖周,其成员包括:日本亲和拍卖(Shinwa)的子公司Asian Art Auction Alliance,韩国K Auction,新加坡雷莎蒂(One East Larasati)拍卖公司,分别代表了亚洲各地现当代艺术品拍卖领域的顶尖水平。香港拍卖市场日渐呈现出百花争鸣的欣荣景象,翰海的积极进军亚洲市场也表现出了其“走出去”战略的决心,以及促进亚洲同行合作、增强亚洲拍卖交流的责任和魄力。2010年亚洲联合秋季拍卖会将于1125-26日于香港展览中心举办预展、27日拍卖,届时将会有重量级精品呈现给全亚洲的藏家。其中包括估价为550-750万港币玛琳·杜玛斯Marlene Dumas)油画《接吻之后》;岳敏君2002年的作品《天空-动物-人》;尹朝阳的《神话》;韦嘉的《无处可逃之三》;草间弥生的《-》;勒马耶的《在花园中跳舞》等精品。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