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2010秋季拍卖会12月10日举槌隆重推出“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

        翰海2010秋季拍卖会


  预 展  :12月7-9日 上午9:00-晚上8:00


  拍 卖  :12月10-12日


  地 点:北京嘉里中心饭店 二层宴会厅 三层网球馆


  翰海2010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7至12日在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举行,7至9日预展,10至12日拍卖。


  国际拍场先期举行的数场中国艺术品专拍,尤为出色的成交业绩,显现华人藏家正以不可忽视的实力,极富热忱的参与,改写价格体系,并推动市场话语权回归本土。无论书画、古董板块,屡创新高的成交记录,突出地显现“中国式品味”的价值选择。在宋元书画抑或宫廷艺术等当下热点板块中,创造历史的,正是沿着历史坐标呈现出重要学术或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市场繁荣之景下,翰海秋拍继续“稳定、持续、创新”的理念,品类覆盖当下市场热点与成长性板块,推出古代、近现代、当代书画,当代名家紫砂·烟壶,古籍善本,玉器、金铜佛像,华郦馆珍藏犀角雕,古董珍玩等二十个专场,共2800余件拍品,总估价超过10亿元。秋拍还将特别推出“郎世宁油画《纯惠贵妃像》”、“清皇气度—清代宫廷模式藏传佛教造像”专场以及 “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倪瓒(1301-1374)《霜林湍石》 水墨纸本/立轴 50×33 cm


  估价:RMB: 30,000,000-50,000,000


  对应当下市场的收藏热点,秋拍各专场均收录契合高端审美的典藏级文物与艺术精品。书画收藏大家王季迁旧藏的倪瓒《霜林湍石》,为名垂画史、备受推崇的“元四家”之一倪瓒十分罕见的逸品佳作。流传有绪,著录翔实,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等皆有记载。《霜林湍石》由王季迁于1949年携往美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处多次展览,并得到班宗华、高居翰等国外研究中国艺术史专家的认可,多次出现在他们的艺术史论著中,是公认的倪瓒最重要作品之一。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朱耷 《孤禽图》 水墨纸本 立轴 78×41.2cm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估价:RMB: 20,000,000-30,000,000


  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孤禽图》是朱耷绘画艺术的经典诠释。整幅画面孤禽一只,一足站立,无着无落,空灵寂寥。画作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所画的孤禽夸张、奇异、简练的形象表现,使物象突出,主题鲜明,孤鸟 “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八大山人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此件风格独具、内涵丰富的朱耷代表作品《孤禽图》将出现在12月11日晚举行的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悲鸿(1895-1953) 《巴人汲水图》


  设色纸本/立轴 1938年作 300×62 cm   估价待询


  以上乘品质与清晰佐证而声名显著的庆云堂书画专场,此次将隆重推出中国传统绘画走向现代的开篇之作-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此件作品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 画作取材于当时蜀地人民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汲水。通过此画,徐悲鸿完成为黎民写照的历史使命,实现中西绘画相融合的宏大抱负。在内忧外患、战乱频仍的时世环境中,《巴人汲水图》以极具成果的现代精神的写实,赞颂民族气节,实现了艺术性与现实性的完美结合。《巴人汲水图》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国画创作的最佳范本。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郎世宁《纯惠皇贵妃像》作于清乾隆初年


  油彩 多层高丽纸 54.5×42cm  估价待询


  存世最早的中国油画之一,唯一由私人收藏的郎世宁绘帝后油画肖像《纯惠贵妃像》将于翰海秋拍展露珍容。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被称为“西洋画师第一人”,备受康雍乾三代皇帝荣宠,乾隆皇帝对其尤为赞赏,命所有帝后肖像画均由他亲手绘制。此件《纯惠贵妃像》创作于乾隆初年,至今保存良好,人物为半身正面取景,面部明亮,色彩和谐,几乎不见笔触。画中的纯惠贵妃穿着正式的满州宫庭朝服,戴着皇妃冬季所用朝冠,表情安静祥和。郎世宁以超凡画艺赋予这幅宫廷后妃画一种美丽与高贵并存的神韵,堪称中国的“蒙娜丽莎”。郎世宁所绘作品大多为皇家收藏,民间流传极少,民国时价格就堪比宋画。无论从稀缺性、历史性和美术史地位来看,《纯惠贵妃像》都堪称极具价值的馆藏级文物。


  清代宫廷藏传佛教造像成果斐然,至今留下文物众多,为世人所喜爱珍藏。此次翰海佛像部集合精品,特别推出“皇清气度-清代宫廷模式藏传佛教造像”专场。其中的经典之作有如“清康熙 铜大成就者嘎巴拉像”,“清康熙 铜鎏金无量寿佛造像”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宋拓兰亭》纸本 一册 27×13.2cm


  钤印: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天赖阁


  著录:《石渠宝笈》三编


  估价:RMB: 12,000,000-15,000,000


  王羲之《兰亭序》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更是价值无上的稀世珍宝,唐以后,世人无睹《兰亭序》真迹,各种拓本成为窥其堂奥的珍品。此次,翰海将推出一册《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宋拓兰亭》。此本为南宋覆刻,共二十八行,墨拓王羲之兰亭序,笔法清圆,纸墨精古。拓本钤有“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宜子孙,三希堂精鉴玺,石渠宝笈” 鉴藏宝玺,以及“柯氏敬仲”、“天籁阁”、“项子京家珍藏”、“海野堂图书记”等自元代至清代历代收藏者二十余方鉴藏印。可见此本《宋拓兰亭》为清宫著录,流传有绪的珍品,难得一见。


´,´

  宫廷御用、收藏的艺术品,代表着时代杰出的艺术成就与高端文化审美,其完美、珍罕与尊贵气息,深深打动国人,对其中精品持之以恒的青睐,使得“宫廷工艺品”成为拍场最为闪亮的明星,行情未曾衰减地持续上升。此次,翰海将推出多件宫廷艺术珍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大明嘉靖年制”楷书款 H40cm


  估价:RMB: 20,000,000-30,000,000


  “明嘉靖 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造型美观、色泽淡雅,绘工精细,通体绘12尾游鱼,寓意四序、八方、十二时中皆有余,目前所知相同器物存世仅四件,有三件藏于博物馆。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百宝松果挂屏 清宫旧藏 111×84cm


  估价:RMB: 12,000,000-18,000,000


  乾隆御制百宝嵌的巨制—“清乾隆 百宝松果挂屏”,采用珠宝玉石及其各种珍贵材料作漆器镶嵌,择各式珍宝造作古松、葡珠、奇石、仙果构成绚丽繁茂的盛夏图。论及布局绵密,构图精巧,工艺精绝,堪称清宫造办处最高水准之代表,点阅众多百宝挂屏,罕有出其右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暗刻填金《御制十六罗汉赞》玉册 9×6cm


  估价:RMB: 12,000,000-15,000,000


  清宫旧藏的“清乾隆御制十六罗汉赞玉册”为乾隆四十五年,初迁直隶总督的袁守侗献贡皇帝的珍品。此玉册一函八牒十六版,各版以和阗白玉琢刻罗汉图,刀口填金。玉版呈天青白色,皎洁无瑕。罗汉图右端铭题乾隆隶书赞文。玉册用黄地六边形纹配万字纹锦面“六合”函套盛装,织锦装裱的“六合套”,为清宫最为华丽的经典装潢,以示贵为御赏珍品。独具意义的是,袁守侗虔敬恭造玉册呈贡,堪称乾隆朝一代圣君与名臣之谊的见证。 


´,´

  古代书画:逸品佳作 流传有序


  中国书画,因持续的上升行情,依然是当下备受瞩目的版块。古代书画,典藏级的目标已追溯至宋元时期,而珍品存世的精稀,令拍场的角逐尤显激烈。此次古代书画专场咸集佳品,将推出倪瓒《霜林湍石》,徐元文《感蝗赋》手卷、沈周《秋林小集图》、冷枚《康熙六十寿辰图卷》等重要作品。


  古淡天然 清逸不凡——倪瓒《霜林湍石》


  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幼霞,别号云林子等,无锡(今属江苏省)人。工诗文,善画山水、竹石,长于书法,谙熟音律。画意清远萧疏,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画风对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画影响颇大。书法从古隶入手,又以二王为宗。后人把他和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为“元四家”。


  《霜林湍石》图中景物寥落,溪涧湍流,岸边杂树三五株,背景空无一物,水天一色,意境荒寒,超然出尘。山石墨色清淡,笔力峭拔,渴笔侧锋作折带皴,干净利落而富于变化。树木用墨稍润,并以重墨加以强调,水墨运用已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根据书法特点及绘画特点可以判断为倪瓒晚年手笔。


  此作笔墨无多但意境无限,用至简的物象挥散出无穷的蕴意。这种笔简形具,注重抒写性灵的画格被后人称之为“逸品”,到了明代,更是“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倪云林的清标高格已成为後世无法逾越的极致,在历代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始终被尊为“高士中的高士”。


  此幅《霜林湍石》流传有序,曾经明代张维芑收藏,画作钤有“张维芑印”,还见于展子虔《游春图》;民国时期由著名书画鉴藏家张珩、王季迁递藏,后由王季迁于1949年携往美国。此画为十分罕见的倪云林精品,著录翔实。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等皆有记载。《霜林湍石》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处多次展览,并得到班宗华、高居翰等国外研究中国艺术史专家的认可,多次出现在他们的艺术史论著中。是公认的倪瓒重要作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命意深刻 风格独特——徐元文《感蝗赋》 纸本 卷 25.5×133 cm


  估价:RMB: 10,000,000-20,000,000


  徐元文《感蝗赋》成书于康熙十五年,时任礼部侍郎的徐元文在返乡途中遇蝗灾,有感而发写下此赋。文中引经据典,阐述“蝗起于贪”的观点,蝗灾是因官吏“贪苛所致”,影射时政。此卷赋文寓意深刻,反映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阶层特有的思想情感。


  此卷行书字体完全有着董字俊朗、秀润、流丽的面目,但其字于起落笔处露出的峰杪与转折处偶现的圭角,所表现出的瘦硬、爽利、劲健,又有其独特的个性。赋文后附有韩菼、姜宸英、万斯同、汤右曾、吴暻、徐秉义、万言、尤侗、张大受、顾嗣立、朱彝尊、曹寅、李煦等徐元文故旧、亲友、门生的14通题跋及缪荃孙、梁鼎芬等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后题写的8则跋语。


  此手卷在成书于嘉庆年间的《石渠宝笈三编》及胡敬《西清札记》(卷二)中都有著录。《感蝗赋》行书手卷也是石渠宝笈收入徐元文唯一的一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据缪荃孙、梁鼎芬等人题跋,此卷应在光绪年间赏赐或其他原因流出皇宫归沈增植,后又经近代著名收藏家蒋祖诒收藏,流传脉络清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沈 周《秋林小集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504年作


  123.5×36.6 cm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估价:RMB: 8,000,000-15,000,000


  沈周,明代杰出书画家。沈周的绘画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深远,一是融南入北,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二是将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使文人画的理念更为清晰和强化。


  本幅写于弘治甲子年(1504年),自题跋云:“荆棘生(不辨)古道荒,世情风雨易炎凉。酒杯对面常肝胆,缓急从人卒在亡。鼠腐鸢饥殊得得,蝉痴螳黠苦忙忙。与君且卧茅檐下,九仞高云看凤皇。弘治甲子仲冬念三日之夕,与秋林狄先生西川孙君灯下小聚。因感夫世态之数更,人情之不古。遂成此律惟可与二公发叹而已,更莫拈出取憎於时也。沈周。”


  是幅写沈周两友来访,三人簇灯於茅舍之中,感慨世间人情,寂落清远。山石用淡皴带染,画格清苍。沈周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四十岁以後博取诸家,着意於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六十岁後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於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於朴实的“质”,於拙中藏巧。作此图时石沈周已七十有七矣。可见画风老辣,不见颓势,殊为难得。


  本件作品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

  近现代书画:名家精品 缤纷眩目


  对应市场的流通行情,近现代书画高量推出两个专场440余件拍品。近现代书画名家众多,风格、流派以及作品存世量丰富,市场收藏、投资多元并存,参与人群广泛。行情尚未出现高端与低端的剪刀差,品质与流传显著地影响作品的价值与行情。名家精品与名人收藏同为市场热点。秋拍,近现代书画专场将推出傅抱石《二湘图》,张大千《海棠》,齐白石《紫藤》,谢稚柳《共占春风》等佳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大千  《海棠》 设色纸本 镜心 1977年作 68x134.5cm


估价:RMB:5,000,000-6,000,000


  自然成趣 清新雅致——张大千《海棠》


  张大千众多的花卉画作品中,以荷花和海棠最为著名,徐悲鸿曾赞赏张大千的荷花和海棠为前无古人。张大千在此幅《海棠》图上题诗曰:“我家香国为邻国,狂到花时意便消。可是少陵无逸兴,一生不解海棠娇。”可见张大千对海棠花之钟爱,而这种钟爱恰恰是因为与他故乡内江接壤的昌州就有“海棠香国”之称,于是海棠花在张大千的画中更具有了一种代表故乡的情结。此幅海棠作于1977年,张大千已入晚年,绘画技法也臻纯熟精炼,一枝海棠斜分画面,花叶繁茂而布局规整,毫不杂乱,花色浓淡相间,自然成趣,相比张大千晚年浓墨重彩的画风来说又别具一番清新雅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傅抱石 《二湘图》 设色纸本 镜心 1944年作 130x65.8cm


估价:RMB:9,000,000-15,000,000


  古朴典雅 端庄灵动——傅抱石《二湘图》


  《湘君》、《湘夫人》或《二湘图》是傅抱石仕女画中的代表作,亦是常画的题材。关于湘君的故事,流传悠久,二湘为尧之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相传虞舜南行巡狩,不幸崩于苍梧九嶷。二妃追随不及,闻耗哀怨幽恨涕泣不已,以至“以涕挥竹,竹尽斑”。由于“痛之深,思之切”,不久二妃死于江湘之间,葬于洞庭之山,遂成为湘水之神。根据资料显示可以断定傅抱石最初辉此题材应该在1943年末,当时与夫人同读《楚辞》,读到“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联系时局,顿生家国危亡之忧,竟自激愤无言,《湘夫人》图就此面世,而後遂又有《二湘》及《九歌图》之制。


  此幅《二湘图》为1944年所作,作者所画二湘,形象大都古朴典雅,凝重端庄,面相丰满美丽,表情沉毅而略带忧伤,特别是眼神的描绘,用笔轻快,先以淡墨轻涂,再以很少的浓墨稍加勾勒,给人以明亮晶莹、顾盼生动、妩媚而又深邃的感觉。再加体态轻盈,姿势灵动,线条飞舞,更是惟妙惟肖,飘飘欲仙。此幅在这些方面表现得更加充分,是精品之一。


  “庆云堂书画”隆重推出徐悲鸿代表名作《巴人汲水图》


  以上乘品质与清晰佐证赢得良好口碑的“庆云堂书画”,此次荟集诸多古代、近现代书画佳作500余件,推出“庆云堂成扇小品”、“庆云堂近现代书画”、“庆云堂古代书画”三个专场。曾创徐悲鸿作品拍卖记录的《巴山汲水》将再度现身。此件创作于1938年的国画鸿篇巨制,主题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其不凡的艺术成就与思想内涵,使之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传统绘画走向现代的开篇之作—徐悲鸿《巴人汲水图》


  徐悲鸿《巴人汲水图》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此件作品创作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是一幅真实记录民众阶层生存景象的艺术珍品,被誉为徐悲鸿最具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作。


  《巴人汲水图》取材于当时蜀地人民极其平常的生活场景——汲水。“忍看巴人惯担挑,汲登百丈路迢迢。盘中粒粒皆辛苦,辛苦还添血汗熬。”居住在山城的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艰辛与其体现出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铮铮傲骨,深深触动画家,以极富成就的艺术表现,创作此幅经典之作。


  作品主题思想深刻,意义深远。徐悲鸿把个人、民族、时代、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把自己融于民众之中。画到站立在让路石上穿长袍青年的头部时,竟然绘上自画像,使得作品具有特别强烈的吸引力,意境隽永深长,画外之意,发人遐思。


  通过《巴人汲水图》,徐悲鸿完成为黎民写照的历史使命,实现中西绘画相融合的宏大抱负。在内忧外患、战乱频仍的时世环境中,《巴人汲水图》以极具成果的现代精神的写实,激发民族精神,赞颂民族气节,实现了艺术性与现实性的完美结合,产生无可比拟的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


  如果从近代能够传世的绘画中,挑选跻身“世界名画”之列的作品。《巴人汲水图》无疑鹤立其中。无论艺术成就,现实意义以及民族精神的再现,《巴人汲水图》均达到相当的高度,被公认为徐悲鸿国画创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开篇之作,落定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国画创作的最佳范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悲鸿 《白马图》 设色纸本 镜心 1945年作 101x61.5cm


估价:RMB:6,000,000-8,000,000


  徐悲鸿 《白马图》


  另一件徐悲鸿代表作《白马图》,为1934年作于磐溪,赠予叶浅予的作品,此件作品曾经多次出版与发表。张大千《听泉图》是其晚年所作泼彩作品,曾于1984年参展香港“中国名家书画展”。徐悲鸿、傅抱石、郭沫若、沈尹默、黄胄等12开册页《纫秋兰以为佩》,上款人为著名艺术考古学家、东方艺术史研究专家、诗人常任侠先生。此册页为40年代中期常任侠赴印度讲学前后,徐悲鸿、傅抱石等人为其所作。尺幅虽小,笔意尽现,更是一段情谊的明证。


´,´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华嵒《梧桐清音图》 设色纸本立轴1746年作


估价:RMB:5,500,000-6,500,000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图目》


  古代书画也是此次庆云堂专场值得关注的亮点。华嵒《梧桐清音图》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并多次出版。吴彬《仿黄鹤山樵山水》经顺德风雨楼主邓实、渊雷室主人严载如递藏,并经徐邦达等专家审定,流传有序,著录详实。


  古籍善本,自日本回流多件敦煌写经、文书,如唐咸亨四年写《大通方广经中卷》,吐蕃时期《释门教授帖》等。钤有“乾隆御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天禄继鉴”的清乾隆刊本《两汉策要卷》,以及宋拓《岳麓寺碑》、明万历刊本《图绘宗彝八卷》也是本场值得关注拍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欣乐 《大唐盛景图》 设色纸本 手卷 2000-2005年作  96x2500cm


估价:3,800,000-5,800,000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唐盛景图局部


  当代书画,涵容市场和藏家耳熟能详的画坛名家,重要作品包括崔如琢《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尺幅长达25米的马欣乐《大唐盛景图》,气势恢宏,构思巧妙、内容丰富,重现昔日盛唐繁荣景象,是一件相当难得的宏篇巨制。


´,´

  油画雕塑:馆藏级文物展露珍容


  翰海油画雕塑部始终坚持立足艺术史的策略,获得藏家越来越多的认可。秋拍,油画雕塑板块推出230余件拍品,分别收录于“小雅观心—赵庆伟藏油画插画手稿专场”,“中国经典美术”、“中国当代艺术”专场以及郎世宁油画《纯惠贵妃像》专场。


  今秋,油画雕塑拍场最受藏界关注的一件当属郎世宁油画《纯惠贵妃像》,此件作品是唯一由私人收藏的郎世宁绘帝后油画像,也是存世最早的中国油画之一,无论是对于中国古代美术史还是中外艺术交流史而言,都是极具价值的文物。此件稀世珍宝原陈列景山寿皇殿,1900年散佚海外,百年后国宝回归,实为中国藏界之幸。秘藏十年再度现身的刘小东早期作品《白胖子》,曾经多次出版、展览,被公认是刘小东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陈逸飞西藏题材代表作《父与子》,首届中国油画年展金奖作品李天元《冶子》,以及李贵君《温情》、艾轩《深秋的荒原》、杨飞云《红色的张力》等经典作品,为今秋拍场增添亮点。


  郎世宁《纯惠贵妃像》---中国油画始作之篇 东方蒙娜丽莎


  油画500年前由尼德兰画家凡艾克兄弟发明,古代油画即便在欧洲也是凤毛麟角,而郎世宁的油画《纯惠贵妃像》绘于乾隆初年,距今已300年,是存世最早的中国油画之一。无论是对于中国古代美术史还是中外艺术交流史而言,都是极具价值的文物。


  清廷的外籍宫廷画家将西洋绘画的透视学、解剖学等带入中国,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相结合,极大的影响了清中晚期的绘画,开创了中西融合的新画风。这其中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绘画水平最高, 且深入理解东方文化,经在中国五十一年的浸染精进,终成为开风气之先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西洋画师第一人”。他在中国备受康雍乾三代皇帝荣宠,他的乾隆皇帝肖像画,得到了乾隆皇帝本人的特别赞赏,并令所有帝后肖像都由郎世宁亲手绘制(以上都见于清内务造办处的档案记载),当乾隆三十一年(1766)郎世宁在北京病逝时,乾隆皇帝亲自下旨料理安葬事宜。郎世宁所绘作品大多为皇家收藏,在民间流传极少,在民国时价格就堪比宋画,他的油画作品就更为罕见。从稀缺性和历史性来看,这件作品远大于我们在拍场看到的其他油画作品,绝对是博物馆级的藏品。


  《纯惠贵妃像》至今保存良好,纵54.5厘米、横42厘米,基底为纸本,由多层高丽纸粘合而成。使用西洋的油画颜料,色彩厚重,背景处也敷色打底,不余空白。人物为半身正面取景,面部明亮,似乎有一束柔和匀净的光线从对面漫射过来,使人像在背景中显得格外突出。面部色彩和谐,几乎不见笔触,更没有线条勾勒的痕迹,和传统中国“写真”画大相径庭,是纯粹的西洋油画技法。人像虽是正面,但立体感明显,画家显然深谙人体骨骼肌肉的组织关系,用一种淡化明暗对比而又不失清晰的方式交代出面部的五官结构,使五官清晰,以符合东方民族的审美习惯。画中的纯惠贵妃穿着正式的满州宫庭朝服,戴着皇妃冬季所用朝冠,表情安静祥和,充满古代东方女性的优雅气质。郎世宁以其超群的画艺赋予了这幅宫廷后妃画一种美丽与高贵并存的神韵,堪称中国的“蒙娜丽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金铜佛像:集成造像精品


  “行愿之缘—金铜佛像”专场涵盖高古、藏传、内地宫廷等不同时期、风格的造像精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精神内涵,还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重要拍品包括“8世纪 克什米尔 释迦牟尼”,“13-14世纪 西藏 宝冠释迦牟尼”,“14世纪 西藏 四臂观音”等。


  清代宫廷藏传佛教造像成果斐然,至今留下文物众多,为世人所喜爱珍藏。此次翰海佛像部集合精品,特别推出“皇清气度-清代宫廷模式藏传佛教造像”专场。其中的经典之作有如“清康熙 铜大成就者嘎巴拉像”,“清康熙 铜鎏金无量寿佛造像”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八世纪 克什米尔 释迦牟尼 H26cm  黄璃玛 嵌银嵌红铜 单体浇铸


估价:RMB: 3,000,000-3,800,000

  八世纪 克什米尔 释迦牟尼


  这是一尊典型的早期克什米尔造像作品。此尊造像脸颊丰盈饱满,眼睛扁平细长,瞳孔居中,修眉高耸,鼻梁圆好,嘴唇肥厚,神态端庄秀丽,这是克什米尔早期造像的艺术特点。眼睛嵌银,嘴唇嵌红铜,这是克什米尔造像鲜明的艺术特征。头戴三叶花冠,束冠缯带垂于双肩。身着圆领通肩式袈裟,纹褶在胸前分布如水波一般,与中国人物画“曹衣出水”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造像精湛的镶嵌工艺与简洁朴素的装饰手法相得益彰,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这是克什米尔造像所追求的艺术风貌。造像采用黄琍玛铸造,铜质光润,古朴典雅,实为克什米尔造像中的上乘之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康熙 铜大成就者嘎巴拉 H72.5cm  黄铜 分体浇铸 估价待询


  清康熙 铜大成就者嘎巴拉像


  大成就者(Mahasiddha)是专对以修习密法获得成就并对密法传播作出贡献的那些印度上师的称呼。由于身份特殊,又多惊世骇俗之举,他们身上往往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西藏一直将大成就者作为密教上师崇拜有加。


  此像表现的很可能就是大成就者噶巴拉。他发髻高挽,头戴骷髅小冠,皱眉怒目,作忿怒相,右手掌心向上,似托物,左手在下部托嘎布拉碗,碗内甘露之上有长寿宝瓶,上身袒裸,仅以连珠璎珞装饰,下身着裙,瑜伽士的坐式,双腿满缀璎珞。头略向左侧,条帛在身后及两臂外侧飘起,有强烈的力感,暗示大成就在力量的强大和思想的空灵。此像体量高大,用铜厚重,做工精细,很可能是来自于皇家某寺或者离北京不远的大型官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康熙  铜鎏金无量寿佛造像 H72.5cm   估价待询


  清康熙 铜鎏金无量寿佛造像


  康熙时期宫廷造像数量虽然不多,但铜质厚重,加工精良,素为藏家所重。这一时期宫廷造像内容单一,以无量寿佛为主,其功用有两个方面,其一,赏赐蒙古王公。其二、为皇家寺庙供奉之需。


  这尊铜像应当就是康熙时期宫中所造无量寿佛之一。面相慈和,施禅定印,全跏趺坐于莲台上。造像工艺精湛,堪称完美。所有的花饰部分均嵌各色珠石,衣缘裙边均有细密刻花装饰,更彰显其华丽。无论是面容还是肌肤都透露出年青的气息,胸部肌肉丰满圆润,但匀称有力,腹肌饱满,腰肢柔和,令人感受到工匠处理铜合金的高超技术同时,仿佛能触摸到年轻的质感和温度,这不仅仅是风格所致,更是一个时代的风貌。这也正是康熙时期造像的与众不同之处。不过,此像嵌珠石较多,而且莲瓣样式独特,有类似于束带的装饰形式,与这一时期常见的造像特点不同,可能反映出康熙朝晚期的造像审美趣味的转变。


´,´

 古董珍玩:精珍之瓷 典雅逸丽


  成化时期景德镇瓷器烧造,以青花和斗彩而闻名。此时的青花瓷器选用“平等青”料,呈色浅淡柔和,典雅宜人,给人以清新悦目,幽雅脱俗之感,备受世人推崇。古董珍玩专场推出的“明成化 青花荷塘罐”,造型圆润秀美,精致小巧,胎轻釉润,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布局疏密有致,明快疏朗,富于清新典雅的艺术效果,为成化官窑瓷造作精品。


  永乐一朝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明代文人品评甚高,谓之“发古未有之名品”“其价几与宋器埒矣”,备受后世推崇。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纹折沿大盘”,构图疏朗清新,绘画细致,均以小笔触勾勒,浓淡有致,一如水墨作画,表现力极强。青花发色苍妍,聚结处锡光四射。永乐御瓷青花大盘尺幅恢弘,式样丰富,造型多变,纹饰广泛。此件青花缠枝花卉折沿大盘因其纹饰特殊,故为珍稀少见一类,品格高超,当属佳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华郦馆珍藏犀角专场


  翰海2010秋拍将隆重推出“华郦馆珍藏犀角”专场。拍品来自海外著名藏家历年存藏集珍,专场品质与规格均堪称近年少见。三十件明清时期犀角雕品质上乘,充分体现犀角精良材质之稀珍与玲珑工艺再造之华美。举凡一品,或为时代风格的典范,或为同类题材中佳作。17-18世纪“洗桐图”杯主题纹饰取材倪瓒洗桐的典故,风格雅致,殊为罕见。“一把莲”式犀角雕佳作17世纪“连科及第”水注镌刻“柯庭藏”藏家款,当为拍场仅见。“清乾隆 饕餮纹螭龙耳杯”精致而颇具古韵,体现时代仿古风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 十七至十八世纪「洗桐图」盃


  L16 x W11.5 x H13.5 cm 重 379 g


  17-18世纪“洗桐图”杯取材亚洲犀角,采用镂刻与高浮雕技法,雕桐干为耳,树顶穿入云端,由杯内破壁而出。杯身鑴刻云壑山林,小桥流水,林下老翁舒坐于官帽椅上,面带笑意摇指前方梧桐树,后有仕女相伴,前方几位小童,形象各异,或岸边舀水,或攀树汲水,或洗涤桐干。构图繁复细致,层次分明。刀法深峻圆润,细腻流畅,布局景物如画。此器工艺精致,构思奇绝,是一件难得的犀角雕上乘佳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 十七世纪「连科及第」水注


  L17.5 x W11.3 x H10.3cm 重 431 g


  17世纪 犀角雕“连科及第”水注,整器造型为一叶脉舒张的大荷叶,并缠绕衬以盛开的莲花、嫩叶,与一茎稻穗为饰,莲叶上并栖伏一螃蟹,螯拑一禾。因蟹有壳,古人申意为「甲」,莲通「连」,禾穗有颗谐「科」,整体喻意「连科及第」。此件作品以整根犀角雕「一把莲」式,器心镂空直通器底,暗合“心有灵犀”之意。更为精妙之处为杯流与器身非粘接所成,而是利用蒸气软化屈曲荷梗,美观又生动,在工艺角度上非他器能比拟。这类样式的作品乃犀角雕刻名作。


  “华郦馆珍藏犀角”专场拍品来源清晰,递藏明确,诸多佳作为海外知名藏家旧藏。稀珍佳作历经名家收藏,更显其品级不凡。犀角雕刻作为工艺史的珍贵品类,市场曾过低估值。随着史学价值,尤其材质珍稀度的类比,引入市场评估系统和意识。对于犀角材质与工艺双重价值的衡量,使之行情回归史学坐标,成交普遍逾百万,并进入千万行情。本场萃集海外藏家倾心珍藏犀角精品的专拍,其品级与规模将对犀角收藏的市场行情与价值评估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庆贺北京市文物公司成立五十周年


  今年恰逢北京市文物公司成立五十周年,作为拥有超过百万件文物商品存藏及一流文物鉴定和营销专家的国有文物经营机构,北京市文物公司持续维护并推动着一级市场的繁荣发展。翰海于秋拍期间特别设立“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一为庆贺;同时也为感谢贡献于文物公司及文博事业的前辈与同仁;并借此机遇,增进文博机构、海内外藏界的交流,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互动。


  专场珍品咸集。石渠宝笈三编著录的宋拓《兰亭》,笔法清圆,纸墨精古,钤有“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等二十余方鉴藏印,流传有序。存世稀微、珍罕的“明嘉靖 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造型美观、绘工精细。整器共绘有十二尾游鱼,寓意四序、八方、十二时中皆有余。当为嘉靖帝祈祝国泰民安的祭祀专用酒容器。目前所知相同器物存世仅四件,有三件藏于博物馆,相类器物亦十分少见。


  清宫旧藏的“清乾隆 暗刻填金《御制十六罗汉赞》玉册”,为乾隆四十五年初迁直隶总督的袁守侗,虔敬恭造呈贡皇帝的珍品。玉册一函八牒十六版,各版以和阗白玉琢刻罗汉图,刀口填金。玉版呈天青白色,皎洁无瑕。罗汉图右端铭题乾隆隶书赞文。玉册用黄地六边形纹配万字纹锦面“六合”函套盛装,织锦装裱的“六合套”,为清宫最为华丽的经典装潢,以示贵为御赏珍品。


  万野美术馆旧藏品“清乾隆 青花八吉祥纹抱月瓶”,器型端庄雅致,釉质清莹厚润,尤其八吉祥纹饰,纷繁复杂,绘画却细致入微,颇见功力,堪为乾隆青花御瓷之珍。放山居旧藏的“清乾隆 粉地粉彩万寿无疆碗” 胎体坚密,薄厚适中。碗口沿内外满绘五彩如意云纹一周,外壁以矾红彩绘宝相花,下托佛教八宝之一的盘肠纹,碗四面开光书写“万”“寿”“无”“疆”四字,为乾隆帝寿辰御用的珍贵瓷器。


  此外,“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还将推出张大千1938年赠予梅兰芳的《青绿山水》,乾隆御笔《濯足图》,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的郑燮《双松兰竹图》,朱耷绘画艺术的经典诠释《孤禽图》等佳作。


  明嘉靖 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


  “明嘉靖 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盖罐造型美观、修胚规整,构图活泼,画面淡雅,绘工精细,所绘青花束莲、水藻层次均匀,疏密有致,色泽淡雅,分水细腻。通体绘12尾游鱼,均以黄釉打底,再施矾红描绘复烧而成。器盖等距绘四尾游鱼,是为“四序有余”;器身一周绘八尾游鱼,则为“八方有余”;合成十二尾寓意四序、八方、十二时中皆有余。当为嘉靖帝祈祝国泰民安的祭祀专用酒容器。目前所知相同器物存世仅四件,有三件藏于博物馆,相类器物亦十分少见,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清乾隆 百宝松果挂屏


  此件“百宝松果挂屏”为清宫旧藏之物,属乾隆御制百宝嵌的巨制。此屏以枯樟之木作古松之干,一株葡萄以金丝为藤、宝石为珠,曲曲若蛇盘绕古松而生,累累葡珠坠于枝叶之间,以蓝绿松石雕刻的奇石、鸟羽点翠的菊花、珊瑚圆雕的仙果以及雕漆兰草,纷披错落地镶嵌于树下,构成一幅绚丽繁茂的盛夏图。


  朱耷《孤禽图》


  有明一代,摹古之风遍被名家。崛起吴门的文沈及余绪,融恣意与仿摹于一体,在朝野画坛之上,声势颇盛地将文人画衍为主流。


  八大山人以极简的线条与墨色,在巨幅白纸之上,达到中国写意画持黑守白的极至之境,超凡脱俗地结束了中国绘画的中古历史。


  《孤禽图》是八大绘画艺术的经典诠释。整幅画面孤禽一只,一足站立,无着无落,空灵寂寥。朱耷花鸟画,承袭陈淳、徐渭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发展为阔笔大写意画法,其特点是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并对所画的鸟夸张,以其奇特的形象和简练的造型,使画中形象突出,主题鲜明,孤鸟 “白眼向人”,以此来表现自己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


  本幅款识“癸昭阳涉事”。画史专家考证,有“涉事”款识的八大绘画,目前存世的作品,集中在70岁之前的五年左右。70岁以后的作品中没有发现。进一步可以确定为1693年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大千  《南无观世音菩萨》 1941年作 设色绢本/立轴  225×74.5cm


´,´
 

        拍卖日程:


  庆云堂成扇小品         2010-12-10 上午9:30


  庆云堂近现代书画     2010-12-10 下午1:30


        庆云堂古代书画         2010-12-10 下午3:30


        古籍善本                     2010-12-10 上午9:30


        漱芳闻馨—名家紫砂·烟壶工艺          2010-12-10 下午1:30


     当代书画                    2010-12-10 下午2:30


        法书楹联                 2010-12-11 上午9:30


        近现代书画(Ⅰ) (Ⅱ)   2010-12-11 下午1:30


     小雅观心—赵庆伟藏油画插画手稿         2010-12-11 下午1:30


        郎世宁油画《纯惠贵妃像》     2010-12-11 下午2:30


        油画雕塑Ⅰ:中国经典美术     2010-12-11 下午3:00


        油画雕塑Ⅱ:中国当代艺术      2010-12-11 下午4:00


        北京市文物公司五十周年庆典夜场          2010-12-11 晚上8:00


        中国玉器      2010-12-12 上午9:30


        古代书画      2010-12-12 下午1:30


     行愿之缘—金铜佛像      2010-12-12 下午1:30清皇气度


        —清代宫廷模式藏传佛教造像      2010-12-12 下午3:00


        华郦馆珍藏犀角     2010-12-12 下午3:30


        古董珍玩   2010-12-12 下午4:00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