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梦阳:看好印度当代艺术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董梦阳


        印度有良好的收藏家


  去年的印度之行曾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印度有良好的收藏家。因为还保留着贵族阶级,这些贵族阶级的收藏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存在鼓励了艺术家进行更好的艺术创作。所以他们不会像我们一窝蜂地收藏那些有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是努力地去挖掘自己认为的优秀的艺术家,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鼓励了创造或创作,因为艺术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创造。


  我认为印度在这一点比我们做得好。虽然他们还不具备普遍性的,但他们存在着。而我们的普遍性在于,大家还处在在投资的阶段,而不是收藏,即使有收藏家不卖画,但是他们所选择的这种品德我认为还存在着是否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的问题。因为艺术是有审美标准,是否能更长久的被人们所接受。


  就像我们今天去美术馆,要看到某些经典的作品,需要训练我们的眼睛。如果没有好的作品收藏,美术馆也不能称之为好的美术馆。所以在审美鉴别方面我觉得印度比我们强。虽然总体感觉印度比中国落后了20年,但有些方面我认为他们做得更扎实、更有基础。当然前二天我去成都参加收藏家年会。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人通过购买作品建立私人美术馆,供大家欣赏,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一个趋势,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不可忽视的新兴市场


  中国和印度是亚洲两个不可忽视的新兴市场,这两个国家都有悠久的传统。因为如果想立于本世界艺术之领、或民族之领,一定是要拥有有自己的传统,而不是简单的效仿国外,因此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国家都有这个可能性。而且他们的经济都高速增长,一个强势的经济增长一定会并且必然带来一个强势的艺术增长、艺术产业的增长,重要的是大家都需要学习和修养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尤其我们中国现在经济是好了,但是我们有些课程却落下来了,由于教育没有跟上,让我们无法去判断什么是真正好的东西,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印度当代艺术创造性强


  在国际化方面他们比我们更加开放,一方面他们有好的收藏,有个性的收藏,带动好的经济的创造,这是印度当代艺术重要的优势。艺术是创造成果,比拼的是创造力。而我们现在太拘一格。参加中国博览会,就像十几个艺术家创作的,大家的作品太像了,因为都在追逐市场的需求,而不是艺术的本质、艺术的需求,艺术是给人们提供创造。印度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好的收藏家会鼓励艺术家去创造,只有创造才有价值,而不是以拷贝为价值,这是很致命也很关键。


  印度艺术的困境


  和中国一样,印度艺术的推动力、传播力不够。他们出名的那几个艺术家如古普塔,都是在当代画廊中成长的。但他们民族化的本土产业还并没有发展起来,就像我们的画廊业一样也是刚刚起步,我们自己还有没有能力推出这些重要的艺术家,像张晓刚等人都是在重要的国外画廊中推动发展起来。所以我想不管是印度还是中国这两个国家在商业和推广方面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能力去推动我们自己喜欢的艺术家,都是养赖于别人,这是未来发展的空间。这也需要一年一年、一代代人的不懈去努力。


  各民族的艺术都有其优秀之处,他们有符合艺术标准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大家都是一样的标准,而是艺术语言的标准,符合审美的标准。我们如何去包容它,能够看得懂它,并且能够接纳它,需要不断学习。我以后也会准备收藏印度当代艺术。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