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绘画血脉相通访旅日华人书画家、东南亚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王德水
一头灰白的长卷发,一张颇显沧桑的脸,王德水--一位醉心书画艺术的旅日华人书画家,一位热心华人华侨事务的侨领。
1954年生于浙江绍兴的王德水,是“书圣”王羲之五十五代孙。他自幼研习书画艺术,1987年8月赴日留学深造研习东洋绘画。如今,书法和绘画技艺都堪称大师的王德水侨居东京,并任日本中华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东南亚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会长等职。
日本留学期间,王德水专攻日本绘画。如今,他的绘画特色既有中国画的线条美又融合了日本画的鲜艳颜色,受到不少行家、绘画爱好者的喜欢。
“日本绘画和中国绘画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材质不同。日本画的特点是吸取了中国绘画的线条,加上日本绘画特殊的颜料,这种颜料是带有颗粒的矿物研制成的,用日本话来讲它叫日本画,类似于中国的工笔画。但中国画一般就是纯粹的笔墨,不增添其他材质。”王说。
王德水认为,日本的水墨画是从中国画延伸过去的,唐朝空海和尚把中国画带到日本,日本画的文化根源于中国。
在王德水眼里,中国绘画和日本绘画都讲求基础笔法,都比较具体,在这一点上,中日绘画血脉相通。比如,汉字把楷书写好了,再去写草书,就容易多了。学习书法的人楷书写得好,同样能够把草书写好,懂得基本的笔画、笔法,才能去谈其它。中日绘画皆如此,严格讲究基础练习。
50多年的书画生涯,王德水心中坚守一个观点:书画同源。没有书法作为基础的绘画就像没有墙基的大楼,容易跨塌。“没有楷书的中锋训练,怎么能说你的绘画是中锋用笔呢?”王德水例举了中国历史上的画家,书法不好者寥寥无几。
书画不仅是一种个人爱好,也架起了王德水热心华人华侨事务的桥梁。旅居日本的20多年,王德水一直关注和关心着祖国,积极组织参与当地华人华侨活动。2007年9月,王德水以组委会秘书长身份负责第九届世界华商大会在日举行的“世界华人2007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展”的策划、组织工作,并担任评委。
正是这次活动,使他萌发了回国看一看的心愿,2008年的“王德水书画精品回国巡展”由此成行。如今,巡展已走过北京、上海、河南、辽宁等地,明年3月将来到湖南。
“湖南是伟人故乡,对毛主席我有一种特别的崇拜。”正因为这种情结,王德水计划新创作99幅与湖南有关的书画作品放入展览。为创作这些作品,王德水从去年开始便频繁往返湖南与东京之间,凤凰古城、张家界、韶山都留下了王德水创作的身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