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彩陶 始于宋代的“东方之秀”

  “拉坯,修坯,模印,刻划,剔花,彩绘……烧好以后心情都很舒畅,今儿个想看看,明儿个想看看,最惊喜的就是开窑那一瞬间”界首彩陶技艺传承人之一卢华师傅一边熟练地修坯一边和大伙说着。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始于宋代,盛行于明清,它以独特的魅力绽放在田营十三窑的沃土上。新中国成立后,界首彩陶曾多次代表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远销至日本、波兰、匈牙利等十几个国家,它以刻、划、堆、贴的装饰手法和红、绿、白的三彩釉色在《民间瓷器》、《陶瓷艺术》、《中国工艺美术史》等书刊中有着绚丽多姿的一页,被誉为“东方之秀”。2006年,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界首彩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界首彩陶烧制技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取自当地独有的黄胶泥,大胆吸取了青铜器、瓷器的诸多造型,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的神韵。在刻画创作题材方面,除了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出现了以民间戏曲人物为主题的创作,期间产生了以卢山义为代表的“刀马人”系列作品。界首彩陶体现了北方农民敦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据李市长介绍,0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界首民间艺人卢山义制作的“刀马人”刻画彩陶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和民间工艺奖金奖,今年九月,界首又成功举办了首届2010年中国(界首)彩陶发展论坛。


  古老的彩陶烧制技艺在传承过程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一些改变,除了采用现代设备以外,彩陶造型上也进行了改进,卢华师傅——也就是卢山义的小儿子说:“过去造型单一,只有十个以下,才简单几个造型,现在有一百多个造型了。”


  古典文化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同时需要不断的创新,界首市博物馆负责人赵斌介绍:“几家的传承人在器型上不断吸取一些瓷器或其它艺术门类的造型。在纹饰上由原来刀马人——戏曲人物、花卉等传统纹饰方面,吸取了包括连环画、包括现代模范人物,把我们当代时代烙印也慢慢汇集到界首彩陶上。另外在制作手法方面也吸收了雕塑,归根结底他们在融百家之长,在吸取其它艺术门类同时慢慢形成他们自己的艺术表现特色,形成他们自己的风格。”


  界首彩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界首文化发展名片,受到界首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扶持,赵斌说:“首先成立了保护组织,成立了界首彩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委员会,还有界首彩陶研究会;第二制定了界首彩陶未来发展5-10年的规划,政府拿出将近400万,将原来的彩陶厂进行破产保护,现在收为政府资产,免费提供传承人生产,作为界首彩陶非遗传承基地,对传承人进行紧贴福利的保证。”


  相信在彩陶烧制技艺传承人的努力之下、在界首市委、市政府的保护扶持之下,界首彩陶艺术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古老的“东方之秀”一定能够恒久散发独特魅力。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