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祖庙修缮竣工

百年修缮功告成,千年祖庙焕新颜。今天,历时三年的佛山祖庙全面修缮工程将顺利竣工。这既是佛山文化的一件大事,也是佛山市民期盼的喜事。
备受关注的大修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故事?百年大修后的祖庙,又会为这座城市带来怎样的文化启示?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传统工艺让祖庙保持原貌
祖庙全面修缮工程于2007年11月20日举行开工仪式,2008年1月19日正式动工,采取多个单体建筑修缮交叉进行的方式进行。
这是我市文物保护维修史上规模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古建筑维修项目。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注重传统工艺、材料的发掘利用,力图保持或恢复建筑原貌,让优秀文化遗产永葆辉煌。如祖庙中大量灰塑的修复和重新上色,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三次参加广州陈家祠灰塑修复的邵成村师傅主持。“在祖庙灰塑的修复中,恢复传统工艺,采用了天然矿物颜料进行重新上色,这样不仅可防太阳光特别是紫外线照射,长时间保持色彩鲜艳,而且可防虫蚁。”邵成村说,在古建筑修缮中如此大规模使用矿物颜料,这在广东甚至全国都属首次。
“古建筑本身就有文物价值。将原有材料任意改换,虽然会很‘新’,但可能使很有价值的文物变成了假古董。”祖庙修缮工程项目副经理凌盛说,本次修缮完整地保存祖庙原来的建筑结构 、材料和工艺技术,确保了文物古建筑原有风貌得以保存和延续。
现代技术为修缮保驾护航
时隔108年,祖庙再次进行大规模修缮,科技含量成为了一个“关键词”。
由于古建筑墙体经常有砖雕、彩画和灰塑等装饰物,加上墙体本身也属于保护对象,因此对古建筑拆除墙体重砌,会对古建筑的文物价值造成损害。在祖庙东围墙修缮中,施工单位通过采用组合钢管矫正墙体技术,让保护和修缮一举两得。
据凌盛介绍,组合钢管矫正墙体技术采用人力通过微调螺杆对大面积倾斜、歪闪、扭曲、鼓胀的墙体进行矫正,能够有效保存墙体的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祖庙的屋脊多数有陶塑、灰塑等艺术构件,被喻为“花脊之王”的石湾陶塑人物瓦脊,横长31.7米,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长的陶塑瓦脊,非常珍贵。施工单位采用屋脊整体顶升技术,直接将屋脊在屋顶包装封存,用固定设施吊起,即不用取下、运输和存放,减少搬迁带来的“磕磕碰碰”,避免了拆卸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坏。
事实证明,只要新材料和新技术运用得当,就能更多更好地保护古建筑的原状,更有利于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技术的保存。祖庙修缮,现代技术可谓功不可没。
新老佛山人助力祖庙修缮
三年修缮,其中多少辛苦,多少故事,或许很难被人一一知晓。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修缮人员的辛勤工作,老佛山人的默默关注,才使得修缮安全进行,顺利竣工。
30岁的凌盛,主持祖庙修缮项目现场管理工作,自感压力巨大,有时在晚上睡不着觉,惦记着次日的工作。
2008年修缮之初,万福台在维修中发现一些承重的梁架已经被白蚁蛀空,必须落架检查,但按照维修方案要求,出于对古建筑和文物的保护,维修尽量不拆解建筑结构。凌盛主动提出进行落架维修,“既然大修就要全面,要彻底排除隐患,保证结构的绝对安全。”
凌盛说,“修缮靠技术,更要靠人心。”从茂名来佛山10多年,他自认已经是一个新佛山人了,用心修缮其实是对祖庙的一种情感。
与凌盛不同,霍爟祥和吕咏文两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是地道的佛山人,两人都退休在家,本可安享晚年,但听说祖庙要进行百年大修,聘请自己做顾问,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霍爟祥说:“作为佛山人,维修祖庙人人有份,修不好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后人。”
修缮为民重在传承文脉
2009年春节前,为了不影响祖庙春节期间开放,在保证修缮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施工方加大人员投入,加快施工进度,使万福台、灵应牌坊等建筑赶在春节前完成收尾工作,重新对外开放。“祖庙全面修缮坚持边施工、边开放的原则,让市民和游客也能从中学习和了解文物保护的知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赵维英说。
修缮不能止步于保护,更在于研究和传承。祖庙古建筑群蕴含着大量宝贵的历史信息,破坏和遗失这些历史信息,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借助此次全面修缮,运用现代发达的技术手段,尽可能把这些宝贵的信息保存了下来。例如,在锦香池旁的碑廊施工时发现了被外墙漆覆盖的“二十四孝图”,现正多方寻求资料,力求按原来的版本对其进行修复。
为准确采集和保存佛山祖庙历史信息,市文广新局与佛科院合作完成“数字祖庙”科研项目。该项目采用目前世界上最高清晰度的全景数字图像技术,记录佛山祖庙现在的面貌,很好地解决了精确保留文物修缮中原始数据的问题,同时,精确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可供今后的科学研究使用。
“祖庙修缮对于研究祖庙文化内涵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祖庙文物管理所所长凌建表示,以修缮为契机,了解祖庙这个岭南建筑代表作的结构、工艺,开展各项专题研究,对于进一步提升祖庙文物价值、充分挖掘祖庙的文化内涵有积极作用。
祖庙不仅是一部生动的佛山史卷,更是一条情感相依的精神长河,寄予了佛山人对国泰民安的祝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11月3日地铁开通以来,祖庙游客陡增,最多一日达到2.2万人次。祖庙巨大的影响力和独特的魅力,正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