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功臣故居难存

辛亥革命功臣故居,两栋木结构的两层小楼已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可是,如将原来的木结构小楼推倒重建会毁了遗迹,如保持原貌又不安全。小楼的去留问题令人左右为难。
故居曾是武昌起义秘密会所
位于武昌复兴路28号的周福堂故居已有百年历史,占地约400平米,为两栋木结构两层小楼。小楼外部结构一直保持着百年前的旧貌,两楼中间有个小院。前楼原为会议厅,目前内部结构已经改变,分割后住了9户居民。后楼被分割后住了4户居民。楼内保留着许多旧式家具,楼外还有晚清、民国的雕花木窗,图案细腻精美。
周福堂之孙周国勋介绍,这两栋楼原是爷爷的房产。周福堂1880年生,曾任武昌起义新军马队标统(即骑兵团长),是秘密策划武昌起义的核心统领人之一。
周国勋称,武昌起义前,位于故居斜对面的辛亥革命临时总指挥部被清政府派密探查抄,随后故居成为革命党人文学社负责人集会之地。故居前楼是开会地,能容纳三四十人,后楼的宽大阳台则设立岗哨。周国勋说:“本来故居门前还有一拴马桩,现已被拆掉,幸好被辛亥革命博物馆保护了起来。”
故居老旧面临推倒重建
周国勋说,房管所已告知他,准备推倒故居,重建砖结构民房。“马上就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这样的辛亥革命遗址应该被保留,而不是被拆掉。虽然建新房对我有好处,但旧居被毁将无法还原,所以我们希望保护这片遗址。”
武昌区房地产公司紫阳房管所副所长陈政说,周福堂故居属于木质结构的老房子,100多年了,防火形势严峻,且木头老旧,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如今,故居分公房部分和私有部分,其中公房住了13户,向房管所交租,他们必须保证这些租户的安全。
为彻底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房管所才打算重新建一栋砖石水泥结构的房子,目前已向区房产公司打了报告。
当记者问及能否进行保持原貌的修缮时,陈政说,保持原貌修缮成本巨大,房管所目前做不到。
故居命运引辛亥博物馆关注
原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辛亥革命博物馆负责人周斌介绍,该楼属于周福堂故居,近期刚刚被发现,很有意义。周福堂是辛亥革命时期的马队标统,该故居当时是辛亥革命期间中层干部开会的场所,也非常有时代特征。
由于故居前马路被拓宽,故居前的拴马桩曾被拆除,他们已将拴马桩转移保存。“如果故居真的被拆了,非常可惜。城市建设不能只看表面上的利益,一个城市的进步还要看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而这个故居就是属于文化底蕴的一部分”。
由于该故居前不久才被发现,还没确立为革命遗址,但周斌表示如果一旦确立,就要按相关法规保护起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