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文博会今开幕 北京新东西城首次整体亮相

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11月17日晚在京开幕,为期4天。对北京文化产业而言,文博会就像是一位史官和预言家,记录北京发展的同时也预见未来。

相对于第四届的文博会主题“激荡文化创新活力 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第五届文博会主题只是在后半句上出现了变动:“激荡文化创新活力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此次主题的“变脸”,实质也反映了北京区划调整和经济结构调整后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既突出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彰显文化创意产业与高科技的紧密结合。

新东西城首次整体亮相文博会

北京市区划调整之后,新西城、新东城首次整体亮相此次文博会。有趣的是,两个区都是京城历史文化遗存和胡同四合院最为密集的地区,皇城文化与民俗文化各领风骚,古都文化与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紧紧围绕紫禁城的这两个地区,可谓是名符其实的“首都文化中心区”。因此,新东西城在文博会上都打出了传统文化这张王牌。新西城的亮点是现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展示:工艺大师将在现场绘制陶瓷白胎,还将指导观众进行创作;民间艺术家——吴德寅,会在现场将极具老北京风情的市井人物、五行八作用泥塑的手法表现出来,人物活灵活现,极有表现张力。新东城则以体现东城“文化主脉”中轴线创意地图,集中体现出纵贯东城区的从永定门到钟鼓楼7.8公里中轴线及周边的人文特色,不仅包括天坛、故宫、前门等皇城旧貌,也囊括了雍和园、前门等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创意”与“市场”的红娘

历届文博会取得的最大成就在于,从北京文博会的展台或者展板上走出的企业、园区,其中不少如今已经是北京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对有着鲜活创意和蓬勃生命力的中小文创企业而言,文博会是一个获得关注和发展的难得机遇。与此相呼应的是文博会组委会对于推介交易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关推介项目和相关交易会的安排逐年增加。这次文博会更是努力在繁荣文化产业链下游市场上进行新的尝试。体育产业展专门设立了体育生活展区,以互动方式展示新概念体育产品,用新的营销思路刺激体育消费市场。文物及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展,首次在“博物馆长廊”设置公共表演区,将博物馆的展览展示与舞台表演结合,使观众能够直观生动地体验各博物馆的特色。 

文化与科技融合提升竞争力

在过去5年中,北京文化领域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多元化投资格局已然形成,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目前,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已达23个,覆盖北京市16个区县,八大重点行业。其中,与科技相融合的新兴产业门类、产业集聚园区的表现十分抢眼。在本届文博会上可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的新面貌实际上是产业的跨界融合造就的。文化创意产业与高科技的紧密结合,催生出全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产品。新一代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户外电视大屏、数字出版物等新媒体,三网合一,三屏合一等新模式,注入高科技含量的文化制作、包装、传播手段及应用成果,纷纷亮相文博会。

今天,联合国相关机构发布 《2010创意经济报告》中文版。该政策导向型报告提到,创意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部门,它拥有创造收入、扩大就业和增加出口收益的潜力,同时也促进社会包容、文化多元性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发展中国家新的发展选择。

自2005年底北京市确立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经过5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创造的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批发零售、房地产、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仅次于金融业。

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804.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6%,已经成为首都第二大支柱产业。根据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预测,2010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有望实现1600亿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