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展现浓浓的世博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嬉 梅若画 阿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青花瓷鼎 杨留海 设计 阿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荷花青蜓 薛珂 画 阿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奔腾 李忠良 画 阿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云叔在创作中 阿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盛世中华 胡考 书 阿东


  上海世博会又有了新的文化创意和印迹。海内外七位书画大师在陶瓷上创作的青花瓷作品近日在上海世博园滨江公园展出。此前,这些书画名家每人创作了2010幅作品,一共12060件献给世博会。这些作品画在景德镇的陶瓷罐上,而罐里装有曾获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金奖的祁门红茶。中国最负盛名的书画、陶瓷、丝绸和茶,因为这样一个创意而完整地融合在一起,而赋予了新的价值,成为上海世博会又一文化亮点。


  这七位书画作者中,既有名声远扬的徐云叔、李忠良、胡考、杨留海、梅若,也有画界新秀任重、薛珂。


  把书画、瓷、茶、丝绸融合起来,这一创意最终形成于去年9月。徐云叔、李忠良两位大家都有过在国外长期生活的经历。李忠良说,在国外期间,他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国外对中国艺术的了解,比中国人对中国艺术的了解更深,特别是青花瓷艺术。为此,他们的书画作品全部采用青花瓷表现。


  世博会之前,艺术家们每人用3-4个月时间完成了2010件作品,以表达对世博会的纪念。创作非常艰苦。瓷罐是由工艺美术大师杨留海先生设计创作。因为在瓷坯上写字作画与用笔在纸上写字作画完全不同。瓷是景德镇的,瓷罐制成了半成品运到上海,艺术家们每天完成100多幅画,一直持续了近4个月。在瓷罐上完成了创作,再运回景德镇烧制,可谓跨地联动创作。


  书法家徐云叔的书法作品“道德经”置于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国家元首贵宾厅,是巨幅制作。而在瓷罐上创作是小创作,他说:世博会百年一遇,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形式为中国文化留下一些印迹。


  书画作品主要是花鸟鱼虫和山水风景之类。由于每一位画家的2010个作品都是亲手绘制,因此,每件作品完全不同,即使画的同样一条鱼,但是,因为用笔不同、用墨不一,所以,每一件作品都不相同,且各具形态。


  在小创作的基础上,这些艺术家又开始尝试在大大小小的瓷罐上创作,最小的瓷罐是牙签罐,最大的是落地罐。用书画丰富瓷的内涵,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