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不主张以购买方式回流非法流出文物

为响应中国政府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号召,昨天下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出版发行中英文双语版本的《中国濒危文物红色目录》。红色目录旨在帮助博物馆、收藏者、文物艺术品交易商、海关和其他执法人员甄别非法出境的中国文物。为便于甄别,目录展示了非法交易中常见的十三类中国文物。对于公众非常关心的如何索回已经流到国外的中国文物的问题,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国家不支持以购买方式来回流非法流出的文物。

在发布会上,国际博物馆协会总干事朱利安·安弗伦斯与宋新潮共同呼吁博物馆、收藏者、文物艺术品交易商以及相关机构和个人,在尚未彻底了解来源之前不要购买这类文物。宋新潮特别指出,由于中国文物丰富多样,本目录并未涵盖全部类别,因此涉及中国文物交易均应慎重对待。据介绍,该目录的法德语版本正在制作中,有利于帮助不同语种和国家的博物馆、收藏者、文物艺术品交易商、海关及其他执法人员甄别非法入境的中国文物。

宋新潮说: “国人在对待索回流出国门的文物问题上,应该少一份情绪,多一份理智。”他告诉记者,国家早就建立了一套索回非法流出国门的文物的流程,并针对联合国教科文的70公约之后被非法走私贩卖出国的文物,正在积极与收藏者和博物馆进行沟通。他说,国家不支持以购买文物的方式来回流文物,特别是那些经过非法途径运出国门的文物,更是应该采取法律的途径来索回。“这就好比是你家的东西被小偷偷走了,你不报案,也不走法律程序,却去花钱买回来,这不就更加鼓励了小偷的行为吗?”文物相关机构也已与国外几大著名拍卖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一旦在国外拍卖图录中发现有非法出境的中国文物,将通过外交手段与拍卖或交易公司交涉。这套流程建立以后,已经有许多文物被从国外追回。早在2000年,国家文物局就发现纽约佳士得拍卖行的拍卖图录中有从中国一座墓葬中盗走的五代彩绘石雕武士像。中方立即向美国政府提出交涉,并提供相关证据,该尊武士像次年归还中国。

但对于70公约颁布前已经流失的文物,比如关注度极高的圆明园兽首的索回问题,宋新潮表示,虽然此类文物的流失已经超过国际法规定的年限,但国家也不会放弃追索的努力。这个依法追索文物的过程,也是很好的宣传和提高中国人保护文物意识的过程。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