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利五周年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吴冠中经典油画精品云集

保利新闻


保利五周年秋拍现当代艺术夜场吴冠中经典油画精品云集


2010-10-27  

吴冠中一生所追求的,归根结底是剥离附加在艺术身上的一切枷锁,尊重艺术的自律性原则,让艺术按照自己的语言方式表现社会、表现自然。在我们审视吴冠中先生各个阶段的作品时,不难发现,吴冠中的这一追求贯穿其创作的始终,即使是在非常困难的时期,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这一追求。

文革时期,吴冠中属于“靠边站”的一类人,这反倒为他的创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使他的创作得以贯穿了整个70年代。对他来说,70年代中期的他有着“旺盛的精力”,有着“太难得的幸福”, 因而对艺术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深入思考。纵观吴冠中的艺术创作,70年代中期也成为他漫长艺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阶段,甚至可以说,他在70年代中期的艺术求索,不仅决定了他后来在艺术创作上的重要转型,也为他进一步的理论思考提供了支撑。

吴冠中也在探索一条跨越民族和文化隔阂的艺术之路。他希望打通中西方文化的隔膜,实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交融的可能。吴冠中一直坚信,“造型艺术是一种世界语言,西洋画和中国画貌似差异,其实东西方真正杰出的艺术作品的本质有一致性”,他认为,东西方的人心是相通的,只要作品中体现了真正的感情,当然就有真正的民族情感,那作品就能扣人心弦,而东西方画家的作品能否相互之间得到共鸣,不在于造型语言的差异,而“决定于情之真伪”。纵观吴冠中的艺术生涯,我们不难发现,他其实从早年负笈法兰西开始,就已经在用一种世界的语言和世界的眼光进行着艺术的探索了。即使回到国内,经历了特殊的年代和逆境,他也没有丝毫动摇自己的艺术追求。到他创作《美国大峡谷》的时候,吴冠中已经70岁高龄了,这正是大师艺术的成熟时期,也是他的艺术开始蜚声世界画坛,得到全世界人们的认可和高度评价的时候。吴冠中的艺术语言早已不再受到东西方的,或是民族语言的拘囿,他寻找到了表现艺术共性的规律。

在吴冠中看来,中西方艺术的共性处处存在,中西结合一方面是融汇双方之异,另一方面是发挥双方之同。艺术造型语言尽管不同,但对于自然的感悟和真情流露却是相同的,这一点是可以跨越民族的界限的。历史证明,吴冠中作品及其所体现的艺术精神,今天已经成为世界各地人民共同珍视的宝藏。

为了缅怀吴冠中先生,在保利五周年秋拍之际,我们向喜爱吴老的藏家们推出吴老各时期创作中重要的作品。本次吴冠中专题分为两部分,其中吴老在70年代至90年代的油画作品将在现当代艺术夜场中向大家呈现,水墨部分将出现在近现代书画夜场。请大家拭目以待!

 

    现当代艺术部

 

    更多关于吴冠中作品的信息,请致电010-64082277/64082135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