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中国博物馆更应关注亚洲文物艺术品收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视频:


  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开幕式  


  专访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


  相关文章


  专访杨飞云:艺术品没有学术水准就没有价值可言


  雅昌邀请专家现场主讲 关注收藏背后的文化底蕴


  第二届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开幕 尽看国宝珍品


  开幕式直播


  参展作品欣赏


  官网


  “日本在崛起的时候没有能够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艺术品交易之都,今天把机会留给了北京,这是百年难遇,希望我们有更开阔的视野,兼顾大国的胸怀和责任,建设全球的艺术品交易和交流之都。”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余丁在此间举行的文物艺术品收藏论坛上呼吁,北京若要成为全球文物艺术品之都,还应做全球化收藏,特别要关注亚洲国家的文物艺术品的收藏。


  10月23日,以“人文北京•典藏世界”为主题的文物艺术品收藏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就北京打造文物艺术品之都、收藏的境界与视野、博物馆的定位与思考、金融资本如何分享艺术品盛宴等话题发表了演讲。


  余丁针对如何建立规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演讲题目是《构建以收藏为核心理念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体制》。余丁认为,2010年将是北京或中国艺术品市场转折之年,以收藏为核心的艺术品市场系统应该尽快建立起来,其条件是必须拥有以学术为核心的价值评估系统、以公共收藏为核心的收藏标准、完善市场交易系统。而博物馆要尽快建立自己的收藏标准,以引导艺术品市场,比如目前国有博物馆并没有当代艺术的收藏,其收藏标准也尚未建立。


  余丁坦言,构建以收藏为核心的艺术品市场体系并不排斥文物艺术品的投资,因为金融资本进入这一领域不仅可以提高文物艺术品的价格和价值,同时也会提升金融资本本身的价值。


  《人民日报》美术版主编邵建武认为,国内艺术品市场出现一个热点:帝王皇后的涂鸦成了艺术精品。比如乾隆的绘画作品从历史、学术、艺术各方面上看得分都不高,而现在却以无数的高价出现在市场上。备受拍场推崇的《石渠宝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却没有多少艺术性,因为它的收录标准也不是学术的,而是按照皇帝的喜好而来,同时收录过程也都是不公开的。不过这一切在未来某个时间将会成为冰点。


  雅昌集团董事长万捷发表了《收藏家的社会责任》的演讲。他认为,真正的收藏家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很多私人藏家将自己的精品捐给博物馆,这样的举动是非常伟大的。根据雅昌2009年发起的“艺术家公益榜”统计,位列前十位的艺术家其捐赠作品都超过10亿,这些数字令很多企业家为之汗颜。


  “人文北京•典藏世界”高峰论坛是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的重要部分,博览会于10月22日至25日在北京光华路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展览馆举行,博览会展示的都是国宝级文物,一些展品更是首次展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