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外国人归还文物所表现出来的良知很珍贵


上周六,白岩松在央视《新闻周刊》里讲述了一个跟圆明园有关的故事:2010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遭受英法联军(不是“八国联军”)洗劫150周年。这个纪念日,圆明园管理处请来一位特殊的客人,来自新西兰的玛丽·鲍琳。她是一位农场主的妻子,21年前,婆婆送给玛丽一对中国花瓶当圣诞礼物,瓶子附带的小卡片上写着:瓷瓶系从北京中国皇宫中所夺(These vases were looted from the Imperial Palace,Peking)。玛丽研究了丈夫的家谱发现,上溯五代,夫家有人在英军99团服役,参加过英法联军侵华战争,1860年攻入了圆明园。玛丽·鲍琳断定婆婆送她的这对花瓶来自圆明园。
玛丽·鲍琳认为,从别人家抢来的东西必须还回去,2000年,玛丽在一个活动上遇到了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政务参赞郭贵芳,向她表达了要归还瓷瓶的愿望。虽然,经专家鉴定这对花瓶不是圆明园内的皇家器皿,但圆明园仍然接受了玛丽的捐赠。圆明园罹难150年祭,玛丽和她的两个儿子应邀请来华参加纪念活动。这是他们第一次来到圆明园遗址。他们都流泪了。玛丽·鲍琳说:“我们想道歉,请求你们原谅我的家族过去在这里做的一切,不管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我们想纠正以前的过错。”
“以前的过错”,并不是玛丽的过错;“道歉”——丈夫祖上五代某个人的过错,何必揽到自己身上?“过去的事”不让它“过去”,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两种处世哲学,也许不能说谁一定对,谁一定错,但是,在某些时候,在某些问题上,视野、胸襟、境界的大小、高低之分,会不会比对错之分更重要呢?
因为现实利益冲突,因为历史过结,因为文化、宗教、风俗等等的不同,国家、民族之间会充满对立、仇恨,个人在其中似乎很渺小,只能是无数微不足道的棋子中的一粒,似乎根本无法对整个棋局有一点点作用。因此,相形之下,玛丽在一件看似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中所表现出来的良知、责任感,就格外珍贵与稀缺。“良知”、“责任感”,看似柔弱且无形,但它能沟通互相隔绝的人心,消弭仇恨与隔阂。炮火可以摧毁坚固的建筑,但不能摧毁理想与信念。
在英国、法国的一些博物馆,从中国或其他国家抢来的文物、古董,至今还在那里炫耀着前辈的武功,让强盗的子孙借以缅怀业已逝去的荣光。这些东西值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些重大的、关乎民族、国家乃至世界命运的事情,不是一句“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就能过去的;如果没有一个公道的、合理的、为人类良知所认可的“说法”,历史永远是一个不能愈合的伤口,一处时轻时重,不断发作的炎症;当“过去的”永远无法“过去”,横亘在未来的道路上,现实就永远是历史的人质。复仇不能带来和解,但和解也不是不分是非的和稀泥。玛丽所为,代表着人类摆脱人质困境的努力。即使个人生活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但不能阻止心灵去寻找自由的天空。
即使玛丽·鲍琳归还的,确实是圆明园的宝物,也远不如她带给我们的感悟来得珍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