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善于研究的收藏家——泉瓷悟客访谈

岳睿:行政干部,内蒙古收藏家协会会员,內蒙古钱币学会会员
泉瓷悟客——岳睿老师的收藏生涯四十年有余,集得从先秦到清代珍稀古钱700余枚,其中有雕母、铁母、各代母钱样钱和稀见钱等。岳睿老师说其收藏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所以他收藏的瓷器是纵横均成系列的,从陶器到唐三彩,再到宋金元瓷器,除汝窑外几乎函盖了各个窑口,取得了骄人的收获,岳睿老师是一个对收藏有着浓厚兴趣,并且博览群书,善于研究的收藏家,风风雨雨几十年的收藏路,让我们看看其有着怎样的心态和独特的收藏理念。
中国文物网:您收藏多长時间了?最初是因为什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岳睿:這个问题说起来话太长了……我的家乡在乌兰察布的一个小山村里,北面临山,南面近水,京包铁路刚好从村西穿过。十来岁的我在读小学时,每逢星期天,就和几个玩伴相约去铁路边玩。延着铁路线走上十多里,为的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烟盒糖纸。我虽不曾尝过香烟的辛辢和糖果的甜蜜,却被烟标的华丽和糖纸的精美吸引,深深陶醉其中,老刀牌,大前门,大镜门,大婴孩,红锡包,黄金叶……数不尽的烟盒糖纸,撕开铺展,成捆成垛,在玩伴们面前显摆,却有着不知名儿的荣耀!那上面的图案,人物以及建筑着实让我着迷……可惜的是在我调往县城中学任教時,却被小侄损毁怠尽。当我知道這也是一项收藏内容時已追悔莫及!這可能就是我收藏的萌芽吧。尽管工作几次展转,唯独把我儿時捡到和同伴交换的几十枚古钱一直带在身边,庆幸保存至今。在這些不起眼的古钱中,却有着两枚珍泉,一枚是金代折三贞佑通宝,另一枚是楷书阜昌重宝。随着知识增长和视野拓展,我对古代钱币痴迷有加,欲罢不能。几十年来,集的高档银圆150余枚,其中不乏精品:北洋库平一两光绪元宝,老江南,南京版孙小头,台湾寿星银饼,丁未试铸大清银币,奉天机器局光绪二十四年一圆等,一丶二版人民币40余张,还有边区券、外汇券、国库券等,总价值上百万。不料在2004年的一次劫难中被盗劫一空!现在谈起来,心里还隐隐作痛......我虽从政多年,却看不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在社会上为争权夺利而斗得不可开交時,我却在历史文化的海洋里独往独行,“关起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我很赞赏鲁迅先生的這句话。我也希望有个一官半职,住好房坐好车,但本性不会阿谀奉承,溜须张不开嘴,拍马伸不出手……活该到退休还是个小科员,可能压根儿就不是从政的料!我的同学同事有不少已是县处级,科局级更是数不胜数。有人问我:“凭你的学识,也能在官场上混个一官半职,放着正门不走为何走偏门?”我只好说:“正门都被人们挤满了,我只能走偏门了。”以此聊以自慰。可能這就是我走上收藏之路的初衷吧,人各有各的活法,只不过方式不同而已。
中国文物网:在赝品当道的今天怎样才能捡到漏?您是怎样看待“捡漏”這个问题的?
岳睿:如讲“捡漏”,必须先弄清何谓“捡漏”。捡漏是收藏领域的专用语,“漏”是客观存在,捡漏则是主观意向。捡漏是指以极小或微不足道的付出得到或拥有较大回报的行为过程。“漏”是标的,“捡漏”是有目的达到占有标的之过程。“漏”分两种,一种是作为“漏”的物品在持有者占有时,但由于持有者由于能力的限制不懂其真实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而未加重視;另一种是明知其价值,而因某种原因如急于变現或销脏等,這是人为故意。捡漏也分两种表现形式,一种为侥幸捡漏,是指实施行为的人並不知其价值,出于爱好或好奇偶尔获得成功,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瞎猫碰上死耗子;另一种是当然捡漏,是实施行为的人靠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凭借高超的眼力而志在必得,也就是有准备的人。当然第二种人更易赢得捡漏的机会。
改革开放后,由于道路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不少窖藏和墓葬被毀,加上大量古墓被盗掘,难以数计的文物进入流通领域。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每年全国大约有1000余座古墓被疯狂盗掘,大量珍贵文物走私境外,还有一部分进入藏家手中“沉底”,另一部分则进入各地大大小小的古玩市场,所谓“漏”的绝大部分就混迹其中,也是“漏”的主要来源。大量事实说明,“漏”的存在不足为奇,也不容质疑,就看你如何对待。一些专家和文物方面的研究者一方面呼吁保护文物打击盗墓和走私犯罪,也就是承认文物出土进入市场的事实,另一方面又极力否认文物存世量的增加,甚至将过时的汝窑存世只有六、七十件,元青花存世只有三、四百件的陈词滥调当成真理到处兜售。唯物主义的呼喊唯心主义的行为,使這些人变得失去尊重而不伦不类。背离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就不可能是一位合格的文博专家!
近年来,不少事实已打破陈旧过時的断言,就拿古钱收藏来说,董大勇先生率先发现並认定宋代大观通宝背户雕母面世,结束了宋代没有铜质雕母的断言,大齐通宝已不是孤品,至宁元宝也不再稀缺,兴趙重宝、篆书靖康重宝、折三重和通宝等谱外泉正在被藏泉者逐步认识,并在填补和完善着钱币史。
总的说来,漏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关键取决于藏家的眼力、魄力和财力。只要有丰富知识练就的眼力,有“内功”壮胆的魄力,加上一定的经济实力,不用愁无“漏”可捡,只是時间的迟早问题。

中国文物网:发现您的瓷器藏品绝大部分是高古瓷,您为什么对高古瓷情有独钟?
岳睿:是的,我在瓷器收藏方面主要或者尽量收藏元代和元代以前瓷器,极少收藏明清瓷,除非是官窑或值得研究的品种。因为明清瓷及彩绘瓷不需要多少文化就能欣赏,而老窑瓷却需要较高的审美文化素养才能理解和品味,那些看起来并不惊天动地的単色釉瓷和老窑瓷,它的美却隐藏在器物背后或内部深处,需要用历史,文学甚至哲学知识为工具,才能开掘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发现其内在的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高古瓷蕴含着历史、文化和研究价值有无限的扩展空间,而明清瓷使人看好的最多只能是炒作起来的经济价值和工艺价值,所以说高古瓷品味的是历史和文化,而明清瓷欣赏的只有工艺和花里胡哨的外表。一句漂亮便道出了它的全部,而高古瓷的内在之美即使穷尽所有知识也难一语道破天机。这就是我为什么钟情高古瓷的原因。
真正的收藏家必然是博览群书的研究者,他不但要精通历史,还要熟知地域特点,对物理化学知识也要略知一二,以便应对藏品的千姿百态和千变万化,还得对中国的文字,包括行、草、篆、隶、楷,加以了解。如果要研究古钱币,还要对甲骨文、金文、契丹文、八思巴文、西夏文、察合台文和老满文有所认识,這样才能在收藏鉴赏中达到游刃有余。
中国文物网:据说您在收藏过程中非常注重地域性,优先考虑地域特色和历史渊源,這些能在您的收藏实践中起到什么作用?
岳睿:地域特色在收藏和鉴赏文物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世纪80年代,我接触到了第一件唐三彩,一些资深藏家提出质疑:内蒙古中部怎会有唐三彩?這里既非出处又非聚处……我敢说,這是他们历史知识欠缺造成的误解。內蒙古九原(现包头麻池子)在秦朝時就有直道和洛阳相通,秦直道遗迹至今尚存。唐時,在内蒙古中部置西、中、東三座受降城,并设单于都护府(今托县大皇城)和振武节度,贞观四年,李靖夜袭定襄(和林格尔北),与李勣会师乘胜前进,擒东突厥额利可汗于阴山下,东突厥亡。太宗对投降之突厥将领官复原职,论功行赏,和唐将平等礼遇。這些人死后都会按习惯用彩陶随葬应在情理之中,并且多数是耀州窑薄胎三彩,其精美程度与洛阳三彩相比有过之而无不足。因为這里距陝西耀州窑很近,在某些藏家醒悟之時,后悔已晩。
2002年,内蒙古考古队在元代集宁路遗址进行考古挖掘,竟然挖出六件完整的元青花瓷器,有的还在首博展出过。在這次考古挖掘中,共挖出了九个窖藏,襄括了中国七大窑系的瓷器,有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徳镇、钧窑、耀州窑、定窑、磁州窑和山西地方窑口的瓷器,几乎所有瓷器都有使用过的痕迹,有的还粘合和锯过。
当地农民经常在劳作中发现窖藏,考古队发现的第一个窖藏就是被劳作的耕牛踩塌的。
当時,老乡的纯朴难以叫人置信,考古队员用一个脸盆、一块香皂就能从老乡手中换回完整的瓷器,甚至铜器。在距离集宁路不远的元代路级城池净州路,因数度被盗掘而千疮百孔,全部遗址和墓地被挖了个底朝天。其中出土的大部分是元代瓷器,包括元青花、枢府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龙泉瓷、定瓷、钧瓷、耀州瓷等。其中多数流入北京、呼和浩特、包头等市场,少部分走向南方和流失境外。可以说這几年北方出现的元青花真品及元代其它瓷器,多数来源于此。
內蒙古中部有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特别在元代,這里是汪古部的领地,不算大的范围内竟有德宁路、净州路、砂井总管府和集宁路等四个路级城市,成三角形分布。汪古部为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是突厥的一支。金朝時负责守卫金界壕。成吉思汗攻金時,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审时度势,率部归元.由于灭金有功,阿剌兀思被成吉思汗封为八十八功臣之一,下谕子孙世代封王,授于5000户,並将三女儿阿剌海别古嫁给阿剌兀思,约定“世婚世友”。先后有十六位皇家公主下嫁汪古部首领,十八位汪古部首领被元封王,有八人封赵王,所以德宁路的遗址敖伦苏古城也称赵王城。
這些路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通往西方草原丝绸之路的主要驿站,德宁路净州路和集宁路向北通往漠北的哈拉和林(乌兰巴托),向西可达伊拉克的巴格达,向东可去元大都和元上都,向南可去丰州(呼和浩特)。這里既是货物中转站又是榷场,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造就了這块土地在文物储量上必占一席之地。可以這样讲,内蒙古出土的元瓷包括元青花整器较多,甚至超过江西景德镇。一个浅显的道理就是常说的“出处不如聚处多”!


中国文物网:看到您的藏品中有唐三彩,您认为唐三彩有哪些特点?应该怎样鉴别呢?
岳睿:唐三彩的特点,大家以前探讨过不少,但大多相互转抄,没有丝毫新意,反来复去就那么几点。实际在唐朝烧造三彩的窑口不少,除洛阳、西安、邛州、耀州窑也在大量烧造,甚至某些地方的地方窑口也有零星烧造。由于地理位置不同,胎土也会相异。所以用単一的模式去套众多的窑口是不科学的。
唐三彩最大的特点是低温铅釉。从工艺上来说,人物和马等动物均为模制,人或动物体都是两半合一,先用半外模,用手将练泥均匀嵌入模内,手指用力挤压,待稍干定形后,脱模,然后由两半胎粘合,接缝用泥条放于接缝上边退边挤压。头部也为合范,然后接在不同形态的身体上。所以唐三彩的人和动物的体腔内均有指痕平行状走势,甚至连指纹都清晰可见。因为手制,所以胎体厚簿不匀,个别地方簿到成孔。這就是唐三彩人和动物手感较轻的原因。而圆器瓶罐类均为轮制,胎体略显厚重,旋纹依稀可见。
唐三彩的鉴别归纳起来就一句话:远看器形,近看胎釉。而釉的鉴别显得尤为重要。主要表现:1、真品开片细密而且排列整齐,似蝇翅般脉络状,又似洪水过后河床淤泥般龟裂状,缝隙相对较宽,裂隙中由白色铅化物填充。赝品开片大,几乎无裂隙。2、真品由于各色铅釉在烧制过程中流淌而互相浸润色彩斑斓,泛七彩虹光,就是常说的蛤蜊光。而赝品色彩掺合,呈色死板,脏污不堪。這主要是矿物料和化工料在烧制过程中物理化学变化不同所造成的差异。3、真品釉面多有反铅现象,也称“银釉”,用湿布擦拭消失,片刻便重新出现,而赝品经擦拭后“银釉”消失。4、真品釉面有玻璃质感,釉下可观察到分布不均匀的黑色斑点。5、真品因千年物理化学变化,现针尖般大小的死亡气泡,边缘整齐成圆形,特别是聚釉处死亡气泡更加明显和密集。酸咬做旧的气泡孔呈不规则状。死亡气泡在唐三彩鉴定中首当其冲,如有自然形成的死亡气泡特征,那么這件器物就八九不离十是真品了!因为這种岁月留痕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出来的。
中国文物网:结合您多年的收藏经验,您认为收藏最重要的心态是什么?怎样才能走好收藏之路?
岳睿:您指的收藏经验大概就是成功之道吧。我靠收藏既没有发财,生活也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只是增长了知识,在精神上得到了愉悦和滿足。
谈不上收藏经验,有几点感受可供参考:一是眼力。這并非一日之寒,是靠不断积累知识与時俱进才能获得。二是魄力。在选择藏品之前确实需要反复权衡,慎之又慎。一旦有物美价廉的藏品出现,应果断下决心,该出手時就出手,否则就与之擦肩而过,遗憾终生。三是财力。在藏界打拼,光有眼力和魄力是不行的,高档而精美之器往往价位较高,所以充足的经济条件就是支撑,要切记量力而行。四是恒心。收藏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持之以恒。收藏是个积少成多积水成湖的过程,一時热度难成大气候。五是耐心。见到中意之物,却不要喜形于色,而要平静地讨价还价,有時软磨硬泡适当拖延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局。有一件青花器,开始卖家索价3万元,他也明知這类器物目前在市场上认知度不高,过了几天,他说急于用钱,便以8000元成交。六是平常心。搞收藏心态是很重要的,要保持心平如静水,方能审時度势,把握時机,急功近利万万不可取。否则将会一事无成,轻则破财重则得病伤身,背离了收藏修身养性的本意。人常说收藏靠缘份,這话不无道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有人听说元青花值钱就四处收罗元青花,结果可想而知。原因是他把赝品也当成“情人”,吃亏上当就不奇怪了。

中国文物网:在您的众多藏品中,给我们介绍几件您得意的藏品吧。
岳睿:值得我自豪的是在四十余年的收藏生涯中,有幸集得从先秦到清代珍稀古钱700余枚,其中有雕母、铁母、各代母钱样钱和稀见钱等。在瓷器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收获,从陶器到唐三彩,再到宋金元瓷器,除汝窑外几乎函盖了各个窑口。收藏也是为了研究,所以我收藏的瓷器大体上纵横均成系列,很难说那件得意那件不得意。现在我在网上博物舘已展示了部分藏品,在這里我特别感谢经常到我网上博物舘鉴赏品评藏品的网友及老师们!我将陆续将藏品在博物舘展示,欢迎大家来鉴赏、论证,也可提出批评建议,并欢迎交流联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