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博专家:民间收藏完整的修内司官窑几乎不可能

  修内司官窑是宋室南渡后在临安(现今杭州)建立的第一座官窑。1996年,杭州老虎洞窑址南宋层的修内司官窑身份得到证实,并出土了不少大量制作精致、造型多样的瓷器。之后,一直有不少民间收藏者号称自己留存有完整的南宋修内司官窑。


  近日,研究修内司官窑近20年的浙江省博物馆专家蔡乃武对此做了评点。他认为,“民间收藏的南宋修内司官窑只可能是瓷片标本,传世或出土且完整的藏品的概率几乎为零。即使是标本,其出土量也十分稀少,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蔡乃武介绍,南宋修内司官窑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人叶寘所著的《坦斋笔衡》一书。书中有云:“本朝(北宋)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政和间,京师(开封)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南宋迁都临安),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瓷,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坦斋笔衡》成书年代在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前后,叶寘为当朝人记录当朝事,因此,蔡乃武认为书中记述自当可信。


  从这段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宋代官窑有3处,除了北宋官窑存于开封外,南宋官窑分别存在修内司和郊坛下。蔡乃武认为,郊坛下官窑发现时间要先于修内司官窑。1996年,趁着山洪暴发,一些瓷片经冲刷后浮现出来,在杭州卷烟厂附近的老虎洞小窖藏被民间人士发现,后来,杭州市有关部门主持了抢救性挖掘工作,出土了不少宋代的瓷器碎片,经专家考证为南宋修内司官窑。


  “从‘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这16字中可以看出南宋修内司官窑的工艺精美程度远远高于之后的郊坛下官窑。”蔡乃武说,修内司官窑留存于世的多为瓷器碎片标本。因为南宋一直政局不稳,北面受元压制,皇帝驾崩后,修内司官窑瓷器作为随葬品埋于皇家陵园。元朝统一中国后,位于绍兴的宋代六陵均被元代胡僧杨琏真迦盗毁。


  前几年,香港佳士得拍卖行所拍的日本人收藏的一件破损的南宋官窑粉青长颈瓶,外底刻有“玉津园”,拍出了几千万元的天价。南宋官窑由于存世量少,引起收藏爱好者趋之若鹜。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出土了修内司官窑残片后,一些人利欲熏心,模仿修内司官窑制作了一些赝品,引发很多人上当。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