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书法家徐伯清逝世

 


  5岁起学写“大字”,青年时代就读于上海美专;为发行超过千万份的《常用字字帖》所写的5000个字的草书,被很多人奉为经典教科书——书法家、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徐伯清10月9日18点30分在上海曙光医院逝世,享年85岁。


 


  徐伯清出生于温州雁荡山的中医世家,自小热爱书法,并得到张大千、吴湖帆、谢稚柳等名师指点。


  他一直牢记张大千的教诲——“每幅画像要画它几千遍,直到自然地背出来;如果能背出100个人物,那就可当代独步,成为第一高手了。”


  很长一段时间,他每天伏案10小时,用蝇头小楷录入200余万字《宋人轶事汇编》,被老师谢稚柳赞为“有六朝人笔意,信为不易”。从吴湖帆那里,他明白了细细观摩家藏历代名迹乃学画练字之妙法,通过吴老点拨,在颜体基础上潜心钻研褚遂良和“瘦金体”。


  徐伯清对书法的执著一生未变。据他的学生、上海师范大学书画系主任张信回忆,直到2008年住进曙光医院,老人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手抖得厉害,但还能写得一手好字,只是医生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太允许他写字了。


  徐伯清还热衷书法教育,一生教过的学生难以计数,很多已成当今书坛的中坚力量。徐伯清的儿子、旅美画家徐世平说,早年在位于皋兰路的拥挤的居室内,常常挤满大大小小前来学习书法的孩子,父亲不收学费,普及书法艺术是他始终如一的愿望。1983年,为了让更多孩子能接触书法艺术,徐伯清应邀走进上海教育电视台,开始为期一年的教授少年儿童学书法的节目。教书法的“徐爷爷”从此成为广大少年儿童心目中耳熟能详的人物。徐伯清所著《儿童学书法》一书首印七万册,并在此后不断重版,影响了几代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