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尤永:“老油画”收藏的历史机遇
作为北京匡时拍卖副总经理的尤永,在2010年春拍中“导演”的油画专拍中,成绩斐然,其中最大亮点就是早期老油画,受到藏家的追捧,越是精品,价格越是见涨。
刘海粟1931年创作的《裸女》以1075万元被国内藏家收入囊中,创造了刘海粟作品的世界最高成交记录。这件作品是市场所见刘海粟唯一的人体油画,也是市场所见中国最早的一件人体油画。刘海粟首创在学校中公开使用人体模特,改变了20世纪中国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这件作品来源确凿可靠,出版著录多次,是博物馆级稀世珍品,具有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
对于“老油画”的收藏市场前景,尤永告诉我们:只要作品对,而你也有相应的资金实力,应该毫不犹豫的立刻买进。
问:市场上如何界定“老油画”概念?
答:早期油画,其狭义概念是指1949年之前创作的油画作品,在此意义上等同于民国油画的概念。放宽来看,凡1966年文革之前创作的油画作品均可列入早期油画之范畴。老油画则是市场概念,行家习称。
第一代油画家成长于20世纪之初,远涉重洋,学习西画,开山筑路,是现代意义上中国油画的奠基者。
其中留法的艺术家有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颜文樑、常玉、常书鸿、李超士、潘玉良、方君壁、吴大羽、蔡威廉、司徒乔、周碧初、方干民、张充仁、庞熏琹等人;
留日的有李叔同、陈澄波、陈抱一、丁衍庸、倪贻德、卫天霖、关良、关紫兰、汪亚尘等人,还有留学加拿大的李铁夫及留学美国的冯刚百、朱沅芷等等。
钱鼎、陶冷月和潘思同等艺术家没有留洋,但一生致力于中西融合,虽大多作品采用水墨为材料,但从空间结构到明暗透视都受了西画极大影响。
第二代油画家,创作盛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的甚至跨越文革,一直延续至今,包括吴作人、董希文、胡善馀、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艾中信、蔡亮、何孔德、沙耆、李宗津、戴泽、涂克、费以复、钱延康、林达川、闵希文等等。
问:第一代油画家作品存世量有多少?
答:第一代油画家的作品大多已经尘埃落定,归各博物馆美术馆及重要藏家所有,仍流传坊间的数量很少。在公开市场上出现频率较高的第一代画家只有颜文樑、常玉、吴大羽、周碧初、庞熏琹、丁衍庸、关良、关紫兰和朱沅芷等寥寥数人。
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关良这四位大师兼擅油画与中国画,但他们传世作品仍以水墨为大宗,油画数量不及国画数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例如,每年各大拍卖行上拍的徐悲鸿水墨作品要超过500件,而油画则是几年才出现一件;关良的情况也大致相仿,一年上拍关良国画应在150件以上,而各大拍卖公司每年上拍关良油画作品的总和,绝对是个位数。
只要是留洋海归的第一代油画家,不论其名头之大小,只要是来源可靠,品相完好且创作于1949年之前的油画作品,都十分珍贵,除了具有艺术价值,还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直接可以视同于文物。这部分作品的市场存量没有确凿统计,但应该是一个非常小的数量。
问:“老油画”为何如此稀缺?
答:20世纪的中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处在战争或动乱的状态,油画作品不便携带,常遭损毁。乱世中最遭践踏的就是文化,何况外来文化,无根无基,不像中国书画,还有个群众基础。油画作品免不了描绘人体或所谓旧社会的生活,在建国后的历次运动中,简直就是个危险品,留着都是祸害。有幸躲过一切灾难,撑过文革的第一代画家,到了八十年代,大多已经是古稀之年,他们多半选择了将这些度尽劫波的作品捐给国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看看庞熏琹的回忆录《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或者是常书鸿的传记《敦煌守护神》,大致就会理解他们的命运和处境,包括徐悲鸿、颜文樑、刘海粟、吕思百、常书鸿、庞熏琹、李铁夫、吴作人等许多艺术家都将大部分油画作品捐给了国家。
这里面只有两个人例外:
一个是潘玉良,她1977年死于巴黎,1978年,王守义遵从潘玉良遗嘱,把她的两千多幅遗作带回中国,交给潘赞化的后人和捐献给安徽省政府,其中绝大部分作品都收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另一个是1966年在巴黎煤气中毒去世的常玉,他的作品被犹太人整批收购,出现于巴黎的拍卖和画廊中,几经转手,大部分常玉作品已经转入台湾藏家手中,屡创高价,至今仍是华人超级富豪所追逐的标的。试想潘玉良或常玉若是经历文革,其作品亦难免飘散零落。
在第一代油画家中,唯一能出版油画全集的只有常玉。常玉卖得贵是有道理的,他一生所有的作品都在市场上流通过,他最好的画都出版过、展览过、交易过。所有的高价艺术家,例如齐白石、张大千、培根、安迪·沃霍尔都有这样的特点,不仅交易量大,而且好画都在市场上,不在博物馆,毫无疑问,市场化是对艺术最大的保护。
问:藏家如何避免买到假画?
答:怕买到假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买公认的真迹,特别是有确凿来源,可靠出版,没有争议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肯定要贵一些,但是从长远来说,增值最多的也是这类作品。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十年前,《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的,经过“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鉴定为真迹的古代中国书画作品比未经著录的作品要贵一倍,而今天,有上述著录的作品比未经著录的作品要贵五倍以上。
从第一代油画家正式留洋学习西画开始,中国油画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一个世纪。今天的市场,经常将水墨分为古代和近现代,那么,1949年之前创作的油画作品,从它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和稀缺性来看,就好比是水墨的古代。
今天,公认为真迹,来源可靠或者是有可信著录的早期油画作品只比未经著录、来源不明的作品贵50%,将来很可能要贵五倍。行家看当下价钱,藏家赌未来价值,对于藏家来说,在早期油画版块,只要买对了,就是捡漏。从2003年以来,当代艺术涨了十倍,近现代涨了五倍,除了几个大名头,大部分早期油画的价格和十年前相差无几。
现在应该是早期油画收藏的一个历史机遇,过去,这个领域为学者或者行家所专美,现在正逐渐向有实力的大藏家转移。这个过程或许会持续十几年,我们会看到一方面,一方面是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很多好东西会露出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