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铁甲壮国魂 ——记吴兆麟将军纪念馆

在美丽的洋澜湖北岸,老远就看见一幢爬满青藤的红色屋顶。静悄悄地走进铁栅门,抬头一望,红楼正门的顶端悬着一快黑底金字的长匾,上面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程思远 先生苍郁凝重的手书:吴兆麟将军纪念馆。
站在纪念馆前的绿茵茵的草坪上,我感到一种肃穆和庄严的气氛,正在从红顶白墙的欧式仿古建筑中逸出。近处有一座石山,造型峥嵘而奇崛,极具个性,傍湖种有一排水杉与樟树,树荫下几畦绿色菜地,时有淡黄色的蝴蝶飞过,洋澜湖碧波微皱,显出了初夏的恬静与和谐。

步入馆内,典雅别致而又空旷明丽的建筑结构,使我的眼睛为之一亮。在一楼的三面墙壁上,挂着几幅吴兆麟将军的亲属与程思远先生及其他政界要人的合影。吴将军的亲属中,有年过九旬的儿媳,现定居于美国的刘王旬老太太,长孙吴德立和孙女吴德安。吴德立现 为中科院法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吴兆麟基金会理事长。吴德安现为美国孟菲斯大学教授。

步入西边的展厅,房门上写着“名人真迹展”。工作人员打开房门,迎门而立的西半壁,吴 兆麟将军的巨幅遗照呈现在眼前,他身着黑色西服,衬衣上打着领结,目光沉毅而有神,蓄 着的八字浓须透出军人的英武和几分儒雅的神态。我注视着照片中的英雄,感受他气贯长虹 的悲壮人生。名人真迹展览厅中,悬挂有近百幅近代及当代中国名人的书法手迹。其间,已 故去的中国民革主席李沛瑶先生赠给纪念馆的绝笔:“武昌首义功在国家;高风亮节名垂千 秋。”笔势工稳有力,具魏晋遗风。山东画家刘步蝉的题画“精忠报国”,显示了中华民族 浩然正气;号称“鹰王”的云门子的国画中有一只振翼欲飞的山鹰,象征着革命者搏击云天 的雄姿;著名学者、辛亥革命的研究专家章开沅先生所写的“敢为天下先”,赞颂了吴兆麟 将军为推翻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所立下的卓越功勋。还有刘王旬老太太追怀前辈的“追思革命史迹,缅怀先烈功勋”,以及我国党政学术界著名人物厉有为、张葆华等众多名人的作品,纷纷寄托了对吴兆麟将军的缅怀与哀思。在二楼的廊壁间,中华民国最后一位总统蒋中正先生的挽词赫然入目:“畏三先生公葬纪念。忠灵千祀。”孙科的“吴将军像赞”为:“遗爱在人”;居正的挽联是:“策勋首义,名高吾鄂;急流勇退,得大解脱。”还有于右任、方觉慧、何成浚……诸多辛亥名人的手迹墨宝,无不表达了对吴兆麟将军深切的景仰与怀念之情。
走进二楼的吴将军的遗物遗迹展览厅,康有为在1926年赠给吴兆麟将军的条幅“为民兴利”墨迹鲜明。我缓移脚步,仿佛在风云变幻的历史中穿行,那一幅幅虽然有些黯淡但形象依然鲜明的历史图片,那一册册封面发黄但字迹清晰的文献典籍,向我们展示了英雄一生的辉煌与坎坷。
U字形结构的展壁,自内向外,从北到南,根据不同时期分四个部分,以绿色字体作标题。第一部分为“投身行武,密结团体”。这部分主要介绍吴兆麟的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经历。吴兆麟1882年出生在鄂城葛店岳陂村一个贫穷家庭,兄弟中排行第三,亦字号畏三。有着远见卓识的父亲吴其意节衣缩食让儿子们读书识字。幸运的吴兆麟从七岁入私塾,成为一个勤奋好学的少年,三年时间,他读完《三字经》、《百家姓》、《贤文》、《千家诗》、《论语》、 《中庸》、《孟子》等书籍。后转入学堂,除正课学习外,还先后看过《三国演义》、《水 浒传》等各种侠义小说,从少年时代开始,已在心里埋下了除暴安良、治国救民的政治理想 。十六岁,吴兆麟离别父母,参军省城武昌,被编进湖北新军陆军第八镇工程营,18岁考入工程专科学校,二十三岁又以最优等成绩从湖北将校学堂毕业,旋又考入湖北参谋大学学习四年。同时,积极参与革命组织“日知会”的工作并起过重要作用。他编写过太湖、武昌等地的《秋操纪事》及《战术实施》、《参谋旅行》等书,在军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为“受命指挥,立功首义”。吴兆麟目睹了民族灾难深重和清朝政府卖国求荣的腐败,同广大的知识分子一样开始觉醒,深知不推翻反动没落的清政府,中华民族就没有出路。武汉“日知会”随着国内各反清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社的成立应运而生。革命斗争之火在全国点燃,各地相继爆发大规模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也在紧急筹备之中。农历八月十八日,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就义于拂晓前的湖广总督署门前。时不我待,革命党人奔赴楚望台。一时,群龙无首,身兼工程第八营左队队官的吴兆麟被公推为武昌起义总指挥。临危受命,吴兆麟整顿队伍,制定了条约,沉着指挥,表现了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他命令各路义军进攻总督府,派人放火,照亮督署衙门,用大炮轰击,使清兵溃退,端徵逃走,革命军在拂晓前控制了武昌全城,终于迎来了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黎明。自此,“吴兆麟这个鲜为人知的下级军官,一下子登上了扭转乾坤的大舞台。”吴兆麟为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胜利成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第三部分为“运筹军政,抗击清军”。吴兆麟等率领的起义军,夺取了督署后,接着在咨议局成立军政府,推举对起义行动不以为然的黎元洪为都督。清政府为镇压武昌起义,清陆军大臣荫昌统率大军南下,此时吴兆麟担任部队第一协统领,兼任参谋部副部长,实为参谋总长。黎元洪任黄兴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由于多种原因,黄兴指挥失策,致使革命军一时挫折。阳夏之战后,黄兴自去南京,黎元洪躲身城外,吴兆麟再次被推为战时总司令,他统率民军十三万,不负众望,调兵遣将,坐镇指挥,对沿江一线的清军展开猛烈攻势,双方伤亡无数。在寡不敌众,形势日益紧张之时,湖北各地相继光复,给武昌革命军援助解危。战斗从11月20日到12月2日,直到双方停战议和结束,这段时间,所有武昌危城及防御事宜,只有吴兆麟一人担当,大家想推举他为都督,代替名不符实的黎元洪,被他拒绝,个中情由,吴兆麟告诉众人:以大局为重。
1912年,吴兆麟正值而立之年,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吴兆麟被黎元洪委任为北伐军第一军总司令,后被袁世凯调至北京政府授予陆军中将,次年授上将,二等文虎章,大绶嘉禾章。1921年,北京大总统特授吴兆麟为将军府将军。此时,吴兆麟已经自京退役返鄂,回葛店老家已六年。
第四部分:“功成身退,为民兴利”。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 制统治,吴兆麟的名字已载入中国近代史册。展览栏内,我们见到了“武昌首义公园”之内的巍峨纪念碑和巨型革亥群雄的人物浮雕的图片。
1922年,民国著名人物章太炎,在上海成立“武昌辛亥首义同志会理事会”,各界代表公 举吴兆麟为理事会主任,吴后又被推为主席。吴兆麟从自己的退役金中拿出二万元,投入捐修“首义公园”,及为残废军人办理救济福利。在他们倡导与感召下,许多人纷纷自愿捐款, 半年就在武昌蛇山南麓西郊建成了首义公园(1955年,这座公园又缩移至蛇山中部)。1923 年春节公园对外开放。辛亥首义中的致残士兵及烈士家属也都定期来基金会领取补助。吴兆 麟尽力使那些曾经一起浴血奋战的同志及亲属遗孤得到了心灵上的安慰。
1922年9月,解甲归田后的吴兆麟再一次担起救民重任:主持督修樊口堤闸。鄂州过去多年饱受水灾之患。吴兆麟以军人的坚韧不拔的气质和科学求实的精神,风餐露宿,不辞劳苦,亲率河工堵塞湖口,又指挥督修了民信闸、民生闸,完成了灾区人民多年来变水害为水利的夙愿。吴兆麟在鄂东南的水利史上又竖立了一块丰碑。
然而国家多难,世事纷纭,人心莫测。尽管吴兆麟满腔救国豪情,然而却是英雄难寻用武 之地。加之家境不顺,曾使他一度消沉。他从迷惘中抬起头来,寻求精神出路。他开始闭门读书,反思人生。也有时接触佛道,借佛理摆脱个人心头的阴影,不再把自己视为叱咤风云的将军,而是一位胸襟开阔,超脱自我的新人。
1926年,吴兆麟离开葛店携妻小赴汉居住,后又迁往上海,一住四年。1932年,吴兆麟把年仅15岁的小儿子吴祖荫(景明)送往日本留学军事。五年以后,吴祖荫应父亲之呼唤,从日本归国,去前线参加抗日,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续写新篇。
我们可以看到吴兆麟当年送子留日的照片,父子相依,舐犊情深。在抗战前线,朱德总司 令曾对吴景明题词鼓励:“为民族解放而斗争。”彭德怀将军给景明的题词是:“克服一切困 难,争取最后胜利。”这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题词,使吴景明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1942年,日本侵略军溯江而上,武汉沦陷。吴兆麟因病魔缠身,不得不滞留武汉。心怀叵测的日本侵略者也看出吴兆麟将军在中国的威望和声誉,曾诱使他出任伪职,但遭到严词拒绝。吴兆麟为捍卫民族气节写下了最后一曲“正气歌”。

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吴兆麟。在纪念馆内的玻璃柜台中,建国以后出版的大量关于辛亥革 命书刊,各类纪念活动的报导,无不记载着吴兆麟将军的闪光事迹。在纪念馆的正壁上,我们看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所题写的“英名永存”,道出了千万人的心声!吴兆麟将军纪念馆和基金会的建立,使家乡人民永远铭记吴兆麟胸怀坦荡的一生,并将他的辛亥功勋和为民兴利的美德世代流传。〔作者:徐艳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