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大师展精湛技艺

  昨天下午,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行的“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请进校园”暨第二届北洋文化节上,面塑艺人王玓、泥塑艺人逯彤、糖塑艺人张福海三位津门本土的民间艺术大师,与天大师生见面交流,并各自展示了精彩技艺。三位艺人所用材质虽然不同,但其艺术作品却都同样传神生动。


  原在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工作的王玓,退休后潜心专事面塑。她的面塑以人物为主,造型准确、细腻优美、形神兼备。与山西面花先塑形后上色的工艺不同,王玓的面塑是将色彩直接揉入面中,而为了提高雕塑效果延长保存时间,王玓还专门研制出了可以永久存放的精细雕塑面。在座谈中,王玓现场教授学子制作面塑人物的手部。手是人物雕塑的一大难点,而王玓对此尤为擅长,她制作的手部大小不到2厘米,但五指分明、匀亭有致、姿态优雅,其技艺之精湛。


  泥塑艺人逯彤从艺至今已有50多年,其作品风格粗犷奔放,刚柔并济。他带来了最近在北洋美术馆展览中制作的几只泥塑小鹿,每只小鹿不过寸许,以细细的竹枝做腿,用两片瓜子皮做耳,取材信手拈来,但那小鹿对母鹿仰头孺慕的姿态,逼真动人,尤其让女生们“母爱”爆发,赞叹不已。逯彤的泥塑在传统彩塑技艺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雕塑的营养,其作品《藏女》曾在央视2套的鉴宝栏目中当场拍出2万6千元的高价。


  糖塑艺人张福海则是纯粹的草根出身,凭借着奇思妙想和孜孜探索,把传统的平面糖画发展为立体糖塑,又将最初的单色、单体糖塑演变为多彩的组合式糖塑。他的糖塑作品以动物、昆虫、蔬果等农家常见的题材为主。职业钳工出身的张福海,研习糖塑技艺完全靠的是个人兴趣,“要是只靠这份手艺生活,也就勉强能过个温饱,但我觉得,传承这门技艺不能从金钱上考虑,我只想着把这门民间艺术保护起来,别让它从咱手里断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