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书籍设计是阅读审美的整体追求(上)
记者:吕老师,您如何看待画册设计的“过度包装”?请您就一些失败的案例,谈谈它们存在的问题。
吕敬人:您提出的问题是指当今设计中存在的“过度设计”、“过度包装”的弊端,内容与形式、主角与配角那类本末倒置的现象,即所谓超越文本主题不着边际的修饰,那种牵强附会的花哨设计,越俎代庖或外强内虚的外在浮夸装帧,尤其是为达到经济诉求,无限添加莫须有成本的名不符实的画册、邮册,我觉得时下确实存在,有损于书卷文化的传播,千万不可提倡。但这并不代表今天书籍设计主流,事实上,随着书籍市场体制的导入,出版社已不再为了获奖而去做大而全的花架子工程(尽管现在还有),而越来越多有品味的出版人更重视书籍本身的价值,而非靠漂亮的一张皮来取悦读者,或一副唬人的包装来虚张声势。
尽管如此,导致以上现象的原因值得反省。我认为中国书籍设计界面临的问题仍然严峻:
▲①设计观念滞后,只重视外在书衣的设计,轻视文本的视觉阅读设计的装帧概念严重影响书籍整体设计与时俱进的发展;
▲②商业化浮躁心志造成急功近利的行业畸形状态,只求表面,放弃精心打造提升中国书籍艺术高品格的追求;
▲③对新时期传播载体特征缺乏理论研究,对编辑设计的重要性不认知,对新观念不鼓励,畏惧创新;
▲④空谈形而上,轻视形而下,不学习、不关切技术层面的精益求精,不图书籍内在的物化精美;
▲⑤专业价值不认同,设计师、插图画家、摄影者的劳动价值被所谓节约成本一再缩水,甚至虚化,极大影响设计者的创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书越做越空洞,结果只剩下一张“漂亮”的脸蛋。
在这种背景下“过度包装”才大行其道,这要综合起来看问题,而一味责怪设计师,则有所不公。至于那种过度追求形式而影响阅读的设计师须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的修炼,才能把握好“度”的分寸。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书籍为什么要设计,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
有的出版人过度强调书的封面的功能,以为一本好书只要有文本加一张漂亮的脸就可以吸引读者,而长期忽略在文本的阅读性设计和物化功能兑现的有力投入。文本信息架构观念老化、无创意的编辑思路,缺乏具有欣赏价值的精美插图编辑欲望,科技类书籍没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图像和数据的视觉化解读;人文类书籍从形式到排式大量抄袭复制,不鼓励原创,不愿投入力量组织专家投入创作,甚至为了省力省成本从网络中下载低质量图像照用不误;儿童类读物不研究符合儿童心理的具有生动表情的表现形式;艺术类读物更缺乏富有个性和新阅读形态的尝试……其实,书籍市场需求并非大一统,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根据不同主题、不同内涵需要制定相对应的出版定位和编辑思路。书并非越便宜越好,也绝非越贵越佳,而应是物有所值。凡是出版人编辑观念和审美追求有想法的出版社或工作室,他们出版的书,大多数能得到读者的欢迎并且在社会和经济方面都会产生效益,设计师与其编辑人员的沟通和互动就会萌发或激活富有新意的火花。
当今的中国书籍设计以一种不断反省、进取、求新的姿态面对读者,并向世界展示中国当代的设计。自2003年以来中国每年都有新的设计作品获得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奖项,更有一本由年轻设计师朱赢椿自编、自导、自演的《蚁呓》获得200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书籍艺术大奖。2009年3月,世界权威的设计类杂志《idea》首次以一期全篇幅的形式向世界介绍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相关中国设计展事也在世界各地展出或即将举行。中国书籍设计取得的成绩,这是与中国书籍出版机制改革,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人观念的转变,装帧向书籍设计概念转化,中国印制业水平的提升以及读者审美需求提高和由大一统向多元化受众群体的出版形式转换分不开的。
记者:沟通是设计师重要的基本技能,设计师应该如何与画家进行沟通,并更好地为其服务?
吕敬人:您说得很对。设计需要与作者、编辑、出版人沟通。什么是设计?结果是何种载体并不重要。设计是一种交流,是信息沟通整合的编辑过程。好的设计师能调动设计与被设计的兴趣,处理好主体与客体,阅读与被阅读的关系。
对于书籍设计者来说,长期以来的装帧观念,即为书做包装的概念,使自己认知的职权范围非常狭窄,阻碍设计者就文本进行有建设性的设计努力。当你想为文本增添触类旁通的视觉信息或强调为阅读提供高质量的视觉图像;为提升阅读性,建议文本构架有阅读层次、传递节奏的体现而增加必要的空白和隔页;为让读者愉快健康地阅读及五感体验,建议取用人性化材质……均会被成本提高、有碍书价预设,婉言拒绝,更有为设计师戴上自我表现的高帽。相信有责任感的设计师不会把自己的艺术追求凌驾于主题之上,反而会为提升书的阅读价值付出本可省心省力却不惜投入的心力和精力的设计,这才符合“设计”的本质。设计师不是为书做简单的装潢,一本完整的书籍设计要求设计师完成装帧(book binding)、编排设计(typography)和编辑设计(editorial design)三个层面工作,即“Book Design”的全部过程。这对设计者来说在原装帧基础上扩大了设计范围,增加了工作强度和责任,更要求设计师提升学识和自身修养以及综合艺术学科的全方位水平。
2008年为北京奥运做的《中国记忆》画册,全书贯入编辑设计概念,在构建编织内容传达的逻辑秩序陈述系统,如何把握好艺术表现和阅读功能的关系,不断与编纂者和出版方商榷。对方采纳了每一部分的隔页编辑设计朝代分列图表的建议,应用36克字典纸反印与该年代相呼应的视觉阅读设计,强化每部分历史年代的人文特征。同意书籍形态使用柔软的书面页纸和筒子页包背装结构组成中国式阅读语境的设想,为呈现物像画面全景,运用M折法,使单双页充分展开,增加了信息表达的完整性和阅读的互动性。《中国记忆》集编者、出版者、设计者、印制者共同的智慧,相互协力完成的真正意义上的整体书籍设计。设计达到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端庄特质,又具时代气息,让读者在品赏中回味森罗万象的中华文化意境,通过阅读留住中国记忆的书籍设计创意构想。
吕敬人
△书籍设计师、插图画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成员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艺术
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