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宝级文物鉴真像首次回国“省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木雕鉴真像


        相关链接:


  开启日本佛教新时代的两位大师


  上海博物馆与日本文化厅联合主办的“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和另一个见证中日文化千年交流的展览——“鉴真与空海: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两大特展28日在此间掀起“盖头”。


  日本国宝级文物——奈良东大寺木质鉴真和尚坐像,几百年来第一次回国“省亲”;一大批国内博物馆收藏甚少的唐宋画家画迹,此番也首次亮相,与故宫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和上博的馆藏书画一起,勾勒出唐宋元绘画史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


  在仿造日本奈良寺庙风格构建的展厅内,鉴真和尚双目紧闭,仪态端庄,面目安详;他的面容使用了木头原有的色泽,身着暗灰袈裟,整体刻画细腻。


  鉴真和尚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先后经历5次渡海失败、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克服重重阻碍,于公元753年东渡日本,掀开了日本佛教史中崭新的一页,他的事迹在日本无人不晓。


  今年是日本平城京建都1300周年,为纪念自唐代开始的中日文化交流,展览精选了三件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足以见证我国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之影响的文物精品,即日本江户时代“木雕鉴真和尚像”、室町-桃山时代的“木雕弘法大师(空海)像”以及唐代“木雕诸尊佛龛”。这三尊木雕分别来自日本奈良的东大寺和歌山的金刚寺,其中唐代木雕诸尊佛龛据传是空海自中国带到日本的文物之一,这三尊木雕殊为珍贵,堪称中日文化交流的象征。


  对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文化的发展贡献最大的首推中国的鉴真(688~763)和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真言宗僧人空海(774~835)。鉴真为了向日本传授正式的戒律,在先后经历5次渡海失败、自己也已双目失明的情况下,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于753年东渡成功,从而掀开了日本佛教史上崭新的一页。安置于日本奈良县东大寺戒坛院千手堂的鉴真和尚彩绘木雕坐像,是忠实模仿唐招提寺的干漆木质鉴真和尚坐像的作品,这件展品虽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所制,但完成了鉴真生前希望在东大寺塑像的愿望,因而具有深远的意义。


  此次一同亮相的还有另一位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日本僧人空海的坐像,以及他当年从中国带到日本的一件诸尊佛龛木雕像。这种木制佛龛像曾在唐代盛行,但传世极少。这尊雕像在日本的佛教圣地高野山保存了1200年,成为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唐代文物之一,其精美程度堪称同类作品中的最高杰作。


  如果说《鉴真和空海: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讲述了日本融入中国文化的第一阶段,那么同时开幕的另一展览《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则见证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二次高潮。以日本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绘画精品为主题,39件参展作品汇集了流传入日本的中国早期绘画的大部分珍品,其中有不少名迹。如南宋梁楷、牧溪、玉涧等画家的禅宗画,国内极少留存,大多流传日本。一些南宋民间画师的作品国内已阙如,此次借助该特展的机会又重回人们的视野。


  中国三大博物馆另携26幅名迹助阵,与日本展品互动补缺,一同勾勒出中国唐宋绘画史上华美的一页。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