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王汉墓保护竟成烂尾工程 珍贵文物泡毁

作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安徽六安王汉墓堪比著名的马王堆汉墓,高铁项目建设也为保护区文物“让道”。但时隔3年多,耗费4000万元绕道的高铁早已通车,而寄托各界厚望的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却停滞不前,成了“烂尾”工程,令人揪心。不仅计划修建的博物馆成为画饼,而且大量珍贵文物仍浸泡在霉变的淤泥堆中不知归处。
文保搁浅
现状“惨不忍睹”
据安徽省文物部门介绍,在2006年合肥至武汉高速铁路建设中,安徽省考古队在六安市双墩村发现并列两座西汉大墓。随后考古人员对双墩一号汉墓抢救性发掘,出土漆木器、铜器、玉器等文物数百件。经考证,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诸侯王刘庆,墓地15平方公里范围内为西汉六安国王陵区。随后,六安王汉墓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经多方磋商,六安王汉墓实行原址保护,高速铁路工程为此向南改道107米。
然而,自发掘结束到现在3年多了,六安王汉墓及王陵区的原址保护工程却陷入停顿,现状“惨不忍睹”。
记者来到双墩村文物保护现场,看到的是黄土路尽头一座孤零零的工地。入口路标提示为“双墩一号汉墓原址保护大棚”,其后方则是一座类似厂房的未完工大型建筑,出入口洞开,围绕建筑四周的水泥过道、护栏护坡只修了一半,地面堆积着大量泥土、石块。
进入大棚,“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安汉代王陵墓地”的石碑伫立在西侧,东侧则裸露着双墩一号汉墓大坑,里面最早搭建的小型保护棚还没完全拆除,锈迹斑斑的骨架罩在未提取的“黄肠题凑”墓室上。“题凑”的外表虽然包裹了海绵和塑料薄膜作为保护,却仍浸泡在坑底堆积霉变的淤泥中。从塑料薄膜的缝隙处,能看到粗大的“题凑”木料已明显变干、褪色、开裂。
“烂尾工程”
缺规划、缺资金、缺体制
记者调查发现,保护工程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有三个:规划欠缺、资金不足、体制不顺。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汪景辉说,王陵墓地的保护规划编制迟迟未能出台,耽误了整个工程后续进度。
“从最初的考古发掘和省市财力出发,我们最早制订的规划是以双墩一、二号墓为主,建设小规模的王陵保护区。”汪景辉说,但随着15平方公里完整王陵区的发现,大部分专家认为应该从大遗址保护区视野来制订规划,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同。因此,最初较小的王陵保护区规划被废弃,“中间耽误了很长时间”。
另一个原因是财力不足。
“文物保护要资金,规划编制要资金,建设施工更要资金。而且如果按照大遗址整体规划,15平方公里的王陵区都要保护起来,所需资金量较大,这对于地方财政是一个考验。”汪景辉说。
六安市文物管理局局长胡援说,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和省市级财政总计投入的保护经费仅有300万元左右,这些经费只能用来开展基础性应急保护工作。
体制不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汪景辉等专家认为,要对六安王陵实施大规模原址保护,应该由地方政府牵头成立一个专门的管理班子或保护机构。
“烫手山芋”
地方政府没有真正重视
“不管是什么原因,重点文物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关键还在于地方政府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汪景辉说。
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但记者采访发现,六安市政府对于汉墓的保护态度暧昧,3年中变来变去,令人费解。
据了解,合(肥)武(汉)高铁还在设计勘探之初,已知六安当地有汉代古墓群,但当时地方政府和文物部门没提出反对意见,因此才按照原计划设计并施工。“如果当时地方政府事先提交相关资料,我们肯定会考虑设计之初就避开。”中铁四局合(肥)武(汉)铁路一标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周占宗说。
有关专家表示,当六安王一号汉墓发掘成果引起海内外关注后,地方政府才提出对其原址保护,并制定了宏伟的“一馆三园一中心”王陵墓地建设与保护计划,即除了将在原址建设王陵遗址博物馆之外,还将在周边保护区范围内建设生态园、游乐园、手工工艺园以及汉文化学术交流研究中心,总投资预估超过2亿元。但这个“宏伟规划”因为投资主体不明确,3年之后仍是一个“画饼”。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六安王汉墓原址保护就是个‘烫手山芋’。”六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黄道甫表示,当初就“不该原址保护”。
谈到如何补救六安王陵保护区的建设,胡援认为除了地方财政支持外,应寻求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据悉,目前六安市文物局正积极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希望能跻身国家大遗址工程,获得经费支持。
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认为,重大文化遗址的发现可遇不可求,毁坏了对子孙后代是很大的罪过。有关专家还呼吁国家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支持力度,并严格执行相关问责制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