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举办民俗中秋论坛 专家学者揭秘中秋民俗背后故事

江西很多地方缘何流行中秋之夜烧瓦塔?9月18日至10月7日,江西省社会学学会、南昌社会科学院、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联合举办一场“南昌民俗中秋论坛”。此次论坛会上,陈东有等20多位专家学者,就中秋节中这些民俗的形成、变迁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解读,同时也对很多中秋民俗背后的故事进行了揭秘。

过中秋吃月饼蕴含爱国文化

“中秋夜,杀鞑子。”江西科技师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陈立立透露,这句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话中的“鞑子”,指的就是当时蒙古统治者。当时,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起义。为把这样消息秘密进行传递,有人想出一条计策,通过在中秋节在月饼里隐藏起义的消息,后来,南方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过中秋吃月饼,也蕴含着反侵略的爱国文化。”陈立立认为。

江西流行中秋夜烧瓦塔祈福

据《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中秋夜,在江西,很多孩子于野外拾瓦片……”

江西省民俗社会学研究会会长梅联华介绍,这种风俗在江西很多地方至今还在传承,如每年的中秋节之夜,在江西的南昌、余干、鹰潭、万年等很多地方流行中秋夜烧瓦塔。

“记忆里,没到中秋夜来临之前,大人和孩子们就去各家集残砖断瓦与柴火,而很多村民是很乐意提供这些材料的。”梅联华介绍,待材料收集齐全后,就选择一个开阔的场地开始累砌瓦塔,先取来几块石条砌成塔脚,然后用几块砖头砌起塔门,再用瓦片从塔脚向上逐层垒砌。垒砌时,瓦片与瓦片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隙。向上垒砌形成塔状,垒砌到塔尖时,用一砖头盖于其上。

“黄昏时分,孩子们在大人的帮助下,把塔里的柴草点燃。熊熊烈火一下子就从砖瓦的缝隙向天上蹿去,煞是好看。大人、孩子们围着瓦塔笑着、跳着、闹着,以这种方式庆祝中秋佳节。”梅联华介绍认为,烧瓦塔主要是祈福,请月亮娘娘保佑消灾灭害,塔垒得越高,越能博得月亮娘娘的欢心,月亮娘娘就越显灵保佑。

中秋之夜适于团聚

江西省社会学学会会长王明美认为,中秋瓜果飘香,气候宜人。中秋之夜,青年男女相约在一起,在月下卿卿我我是何等的浪漫。“我认为,中秋节也是中国的爱情节、情人节。”王明美认为,中秋节是最适合谈情说爱的节日。

这种说法,立即得到与会的江西民俗学会研究会的专家杨建葆的认同。杨建葆认为,中秋之夜,花好月圆,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在这样的日子与心上人团聚、相会。

民俗文化要唱响江西品牌

“现在宜春就在以中秋民俗为契机,唱响月亮文化品牌,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找到了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卖点。”江西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夏汉宁认为,中秋民俗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要充分挖掘中秋节的文化内核,唤起人们对节庆民俗的记忆,找到最具江西特色的民俗文化,因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博士生导师陈东有教授在此次论坛上提出, 民俗文化要唱响江西品牌,为江西崛起提供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作为民俗研究机构,不要太在乎每个节日中民俗的形式,而应该关注民俗节庆的内涵。”陈东有认为,中秋节的内涵文化值得好好深入挖掘与丰富。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